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饲料研究
栏目类别

【专家声音】我国应加快发展饲料桑生产

 封槐松

  栽桑养蚕,在我国已传承了5500多年。近年来,随着蚕桑资源的多元利用,由于桑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饲料桑及其产业化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饲料粮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的缺口比较突出,导致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我认为,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饲料桑,替代进口大豆,既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又有现实的可行性。

  首先,饲料桑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有研究证明,饲料桑营养价值高,能够提高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品质。而且桑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迅速,单位面积产量高。高产桑园每年产鲜叶量可达每公顷45吨,折合干桑叶约每公顷15吨,其蛋白质产量相当于1-2公顷大豆的蛋白质总产量。

  桑树作为饲料,还能够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桑树拥有发达的根系系统,耐寒、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功能,因而是一种较理想的生态治理树种。种植饲料桑不与粮食争地,可以在丘陵、山区、沙漠地区、石漠化地区甚至三峡库区消落带栽种,也可以利用零星边角土地种植,挖掘非耕地资源的潜在价值。

  其次,发展饲料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居民食物需求结构变化,养殖业快速发展,国内饲料资源短缺,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发展饲料桑,可以替代过量进口的大豆,抵御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可能产生的风险,保障饲料供应和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饲料产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饲料原料资源的紧张和短缺,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资源更为紧张,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国内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在众多的新型蛋白质饲料开发中,桑树因其良好的生物特性、成熟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绿色生态及可持续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我国蚕桑产业的传统路径是种桑、养蚕、缫丝,但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蚕桑实用技术难以突破、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因素,极大地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种桑不一定养蚕,养蚕不一定缫丝”,进行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蚕桑产业转型,是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发展饲料桑,开发桑叶类饲料,不仅有利于减少养殖业对进口蛋白饲料原料的依赖,缓解蛋白质饲料短缺,还可以促进我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

  最后,大力发展饲料桑,资源、技术、市场空间广阔,具有可行性。桑树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比如,我国北方盐碱地、干旱半干旱耕地、沙漠地面积较大,有些不适宜种植粮食及其他作物,有些种植粮食及其他作物产量很低,如果栽植饲料桑,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全国1.3亿公顷耕地中有0.18亿公顷以上盐碱程度较重,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积0.53亿公顷,西北丝路宜桑沙漠地估计在300万公顷以上,如果都种上饲料桑,年可产植物蛋白4656万吨,相当于生产10827万吨大豆,替代进口大豆绰绰有余。

  饲料桑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可以添加到各种配合饲料之中,2012年农业部已将饲料桑列入饲料添加剂名录。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特别是含有动物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与乳酸菌一起发酵制备微生物饲料。因此,发展饲料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产业前景。

  而且,我国桑树栽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现有饲料桑既可当木本栽培,也可用草本化栽培。草本化栽培可当年播种当年投产,1年机械化采收4~5次。木本栽培既可以收获桑叶,直接用鲜叶喂养动物,也可以经过自然风干后粉碎包装待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经过近几年的研发、推广,目前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饲料桑的产业化发展。

  发展饲料桑意义重大,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调查和规划,可能会事倍功半。因此,发展饲料桑产业,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土、水、气必须干净,栽植饲料桑必须先调查后发展,查明这一地区的土壤、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符合环保标准,才能发展饲料桑生产。必须先规划后发展,发展饲料桑生产,涉及到饲料市场、技术指导、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许多方面,如果不先进行调查研究,盲目组织发展,可能会出现要么发展不起来,要么发展起来但卖不出去的情况。必须加快桑饲料配比研究,桑叶做饲料喂食不同动物的配比,以及添加其他饲料成分也不一样。我国目前这方面研究比较粗浅,而且重复研究较多。因此要加快研究,得出最佳配比方案,指导饲料加工企业生产。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