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阵,在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承上启下阶段,我意识到生活不能太随意,对自己做了期许。
在理想的期许中:我西装笔挺,皮鞋锃亮,领带华丽,金边眼镜下一双温文尔雅的眼睛柔和又不失理性地盯着富丽堂皇的世界一角。爱奥尼亚石柱后的巴洛克靠背椅在黄昏旖旎的光线下虚席以待,顶棚的音响送来低沉的音乐: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孤独总在我左右。
2━
而我心里默念着,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如你所知,一位职业女性将在我沉思默想的那一刻缓缓走近。
我被冷冷的高跟鞋击打地面的节奏惊醒,回过神来,望着对面的人,扣了扣指关节,从座椅上站起来,打开挎包拿出一个镶金边的金属盒子。它会在弹簧的作用下暗暗打开。
我用拇指与食指(绝不能用中指)捏出一张——名片,没错,是名片,递上去。
对方双手接过那张方寸之纸,低头凝视三秒钟,同时报以40分贝以下的“谢谢”。除了近在咫尺的我,没人能听到。
与此同时,她的一条非支撑腿不动声色地向后翘了一下(嘴里轻声念道哦耶),把我的名片放进自己的包包里,用另一套我很熟悉的动作对我进行了一次镜像反击。
一切都妥了!
3━
综上所述,这是“名片时代”的社交礼仪。
如果你曾经被它所左右,所挥舞,所击败,在任何场合都没人主动向你递名片,发出去的那张却在饭店外的走廊上散落着,寂寞与失落如扶梯滚滚流淌。那么你的名片上很可能印着这样一些标识:销售代表,区域经理,产品顾问,市场专员……不一而足。
而那个名片上印着“乡村教师代言人”的身份不明的家伙却炙手可热。所以说名片不是万能的,拥有名片的人才是重点。
4━
曾经为了印一张让人“眼前一亮”的名片,多少人绞尽了脑汁。
当你收到“总监”时,就对自己那张“经理”万般看不顺眼。当对方递来“总经理”,你又不想当“总监”了。如果碰上“总裁”,听别人称呼自己“总经理”时死活想把中间的“经”去掉。然而“总裁”再霸气也会在“董事”面前逊色三分。
可是“董事长”要遇到“总理”也得歇菜。即便如此,“理”也不如“统”有力道。至于CEO、COO、CTO这类令人迷惑的有来头的缩写,已经是后来的“往事”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而言之,在名片盛行的时代,众人充满理想,个个均有来头,没人考虑当无名小卒。混不下去了,就换个名片——包里有足够的样式供你择其良者而尽其用。
5━
斗转星移,信息化改变了一切,人们的身份交互运动迅速倾斜乃至倾覆。
大家说不清楚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想来应该有一段过渡时期,既要把名片“递上”,也要把QQ号、邮箱等一众信息知会对方。再后来,二维码横扫天下后,众人渐渐遗忘了名片。
在个别场合,出于审慎的礼貌,还是会有人把名片掏出来。此时尴尬的一幕发生了,自己没带名片呀!
如今这个个人信息已经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全天下的时代,谁还出门拿那劳什子的古董呢?
可是还真有人拿,拿了不说,还跟你要。
6━
Sorry!在任何社交场合,对那些笑容可掬地向我索要名片的陌生人,我只能抱以微微一笑:“对不起,我已经不用名片了。”
这时候发生了顺理成章的一幕:老师,我扫您!
好的,您扫吧!
那个时刻,我们俩就像两头在陆地上遭遇的虾站了起来,勾肩搭背倾斜着身子完成彼此的“关系确认”——他或她已经成为我“微信级”的好友了!
7━
成为“微信级”的好友意味着什么呢?
随时随地可以即时通话交流,留言,发图片,发视频,发文件,发钱,发嗲,发牢骚,发朋友圈,发评论!
不许你说你不会发,只许你说你还没发。
这一新的社交形态迅速覆盖了曾经称霸中文世界的QQ(哦,还有短暂的MSN),好在它们是一家的。从电脑到手机,腾讯在即时通讯上的王者地位如万里长城坚不可摧。
它在个人信息的私密性与公开性的交叉可控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至于公众号的井喷和自媒体时代的造神运动带来的全民狂欢,已是逻辑发展链条上的必然趋势。
它把传播者、渠道与受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时间的所有碎片用移动设备串接起来,让人们成为一条随时跳动的信息通道上的接收器,波段宽广,随时可以调频,节目源源不断。
你简直无处可逃!
8━
回过头来再说“名片”。
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名片是中国人的发明。
当年西方的坚船利炮砸开了清政府的通商口岸,洋人与满大人们见面,会收到对方递上来的“片子”,上书对方个人信息。这一形式流传到老外那儿,一度在它的家乡绝迹,改革开放后又在吾国发扬光大起来。
但是它的确随着信息流通的大潮而成为历史了。
按照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未来连二维码都不用了,直接刷脸就行。
届时,人人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你那张脸不仅代表了相貌,还容纳了你的身份,地位,工作单位,银行存款,消费习惯,乃至私人癖好。
那时候大家照面只是微微一瞥,彼此已将对方十八辈祖宗搬进大脑,谁要拿出一张“名片”来,必定是一个刚从潘家园旧货市场出来的旧货爱好者。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提醒那些意欲整容的年轻人,这事儿可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