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全国玉米已大量上市,后期玉米市场行情备受关注,近期,业内也出现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玉米市场“冬天”即将来临,另一种则认为玉米价格后期有安全底线,对此,你怎么看?
正方观点:
冷空气来袭 玉米市场“冬天”将临
气象预报称,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趋于活跃。10天后,华北地区中南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持续下降,将逐渐由偏高转为偏低,这意味着东北玉米批量脱粒上市的“气候条件”即将成熟,春节前新一轮卖粮高峰有望出现,看来国内玉米市场的“冬天”就要来了。
春节前新粮上市高峰压力犹在
近一周以来,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跌势放缓,个别企业反弹。华北产区玉米收购价在经历前期上涨之后再次出现下调苗头,玉米集中上市及下游需求增量放缓,对价格抑制作用仍十分明显。今年秋季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开秤以来,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格局,目前基本下挫至去年秋季的开秤水平,但距去年最低位尚有一段距离。 当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民售粮一至二成,仅农垦区域进度较快。当然,考虑到今年东北玉米整体质量较好,易于储存,农户惜售心理普遍,笔者认为,第一轮玉米上市高峰将出现在春节前,届时对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的压力也将显现。
降雪天气有利于“地趴粮”销售
据气象预报显示,受冷空气影响,近两日东北地区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仍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黑龙江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降雪天气过后,随着冷空气继续东移南下,从东北到江南大部都将出现降温。东北地区迎来降温降雪天气,不仅有利于玉米上冻脱粒,一些“地趴粮”有望跟随上市,进而形成一轮卖粮小高峰。以吉林榆树地区为例,目前当地“地趴粮”比例占玉米总产量20%左右,尚有1/3有待销售。
虽然经过调整,东北玉米价格逐步企稳,加之市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发放的热切期盼及短期雨雪天气阶段性影响购销,东北玉米价格局部略有反弹。但中长期看,其价格并不具备上涨的充分理由,雨雪天气过后,新季粮源抛售可能性加大,届时东北玉米价格将承压下行。
反方观点
供需格局逆转 玉米下跌空间有限
进入11月份,随着东北新季玉米批量上市,玉米收购价格出现松动,目前北方港口报价较10月初下跌30~40元/吨。前期受降雨影响的华北玉米也姗姗来迟,供应增加压制玉米价格,但诸多积极因素仍对玉米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深加工猛增 年度供需松转紧
今年7月份以来,由于下游产品利润可观,玉米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持续高位,玉米消费增长明显。目前淀粉加工利润均在100元/吨以上,且由于下游走货较快,淀粉企业产品库存普遍维持低位,利润诱导下淀粉企业玉米采购积极性较高。虽然11月以来东北淀粉企业多次压价收购,但到货减少显示出供方对低价较为抵制,且今年产能新增较多,将进一步增加2017/2018年度玉米消耗。有关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玉米工业年度消费将增加900万吨,达到7300万吨,增幅14.1%。 刚刚结束的2017年临储玉米拍卖,创下总计5749万吨的成交量,远高于去年2000余万吨的成交规模,考虑到2016/2017年度没有进行临储收购,巨量成交则表明2016/2017年度玉米供应已经出现缺口。而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较多、供应减少,2017/2018年度供需缺口必然增大。
华北粮质不佳 东北调粮增加
由于收割期遭遇连续阴雨,华北玉米出现水分偏高、霉变增多的现象,优质粮源稀缺支撑价格,10月至今华北玉米收购价格始终保持坚挺,维持在1610~1660元/吨水平。目前,深加工企业需求尚能通过区内采购满足,而对粮质要求较高的饲料企业则需增加东北调货,由于当前东北粮源外调华北利润有限,企业采购谨慎,普遍等待低价构建库存。
政策支持收缩 底部支撑仍在
由于玉米市场化改革第一年效果理想,出现了去库存结果超预期、玉米价格回暖、玉米种植成本显著降低、农民种粮收益改善等诸多可喜变化,今年政策支持力度似有所收缩。以黑龙江为例,2017年黑龙江玉米种植者补贴全省统一标准为133.46元/亩,较去年下降约13.3%。市场普遍传言今年政策将“视价格而定”,如果玉米价格没有跌到目标线,则不推出玉米深加工补贴。虽然短期内影响玉米消耗,但政策仍为玉米价格构筑了安全底线。在供需格局逆转、种植户对玉米价格期望较高、用粮企业伺机备货、政策托底的共同作用下,预计11月份玉米价格下降空间有限,用粮企业可在回调时构建远期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