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中方终于祭出大豆关税这张此前被市场认为是反制首选的“王牌”,两国市场均为之触动。对中国农牧行业来说,加征美国大豆关税或意味着豆粕等饲料原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在此关头,寻找豆粕替代物就成了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而这正是动物营养专家、《国际猪业》杂志专栏作者Ioannis Mavromichalis所要探讨的。诚如作者所言,“尽管豆粕仍然处于主宰地位,但当其它蛋白源能够提供更有效益的解决方案时,它就会被轻而易举地取代,而这只需要知识和经验”。
豆粕含有44%的粗蛋白,对全世界所有猪、家禽和奶牛配合饲料来说,它仍是最为常见的蛋白源。在全球范围内,它不仅易于获得,而且价格适中,其它任何蛋白源都无法轻易与之竞争。这种主导地位的获得并不容易,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如果另一蛋白源的种植范围也如此之广,并在世界范围内有强大营销力助推,可能早就轻松取代豆粕的位置了。当然,豆粕是教科书式的蛋白源,常被用来制作用于教育目的的示范配方,它仍是其它所有蛋白源的参考标准。
然而,豆粕不过是众多可用蛋白源中的一个,其替代品大量存在。后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不外乎它们仍然相对较贵,或由于抗营养因子而被贴上“有问题”的标签,亦或经验丰富的配方师没有选择它们。想想看,豆粕本身往往也不便宜,也含有抗营养因子,而营养学家并不像某些人可能认为的那样不可理喻。本质上来说,豆粕被常用是因为这已成为习惯,而其它蛋白源即使在资深专家的适当引导下能够节约成本,也经常被忽视。
以下6种原料就是这类被低估的蛋白源,它们至少在主产区应该同豆粕一样受到重视。这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