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生猪价格一直在走低。截至今年5月份已连续下跌19 周,单斤价格接近5元,跌破了上一周期的最低价(2014年4月创下的5.31元)。尽管5月14日开启上涨,但上涨幅度并不大,分析人士称,按照现在的猪价走势就断定生猪周期低谷已经结束或为时过早。
2019年3-5月或再出现一轮深度亏损
猪周期一般是多长时间?温氏股份方面表示,过往的猪周期大概4年左右。有观点认为,此次猪价不会太快企稳回升,预估计2019年-2020年猪价会走出猪周期低谷。
温氏股份副总裁兼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指出,从上一猪周期的趋势来分析,以及养殖企业扩张情况来看,当前周期的下跌时间仍不够长(亏损时间太短),预测2019年3-5月将出现另一轮深度亏损。
伴随猪价持续低谷,温氏股份的出栏计划是否会受到影响?
温氏股份回复称,公司目前按照原制订的计划进行生产,2018年计划商品肉猪的出栏量约2200万头。
投资方面,温氏股份透露,目前中小企业退出(养猪业务)的现象还不明显。由于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养殖面临着深度亏损,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此前,生猪出栏价低至5元,跌至近8年来新低,养殖户一头猪平均亏损300元。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截至5月8日全国生猪均价为9.92元/公斤,累计下滑幅度达35.4%。行情阴霾最终体现在业绩上。温氏股份今年1季度季报显示,公司营收比同期增长2.74%,净利润下降4.40%。
建议控制猪肉进口量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的挑战,在罗旭芳看来除了猪价低迷还包括:饲料主要原料进口依赖大,养殖刚性成本较国外高;养殖企业效率低,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成为限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中型企业生猪产业扩张迅猛,短期内可能出现增长大于退出。
据介绍,我国规模猪场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18年3月底的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0.7%和10.8%,这一增幅在2016年末时还分别仅为5.3%和5.4%。罗旭芳预估,主要企业的2018年生猪上市量将增长超过30%。
此外,罗旭芳还表示,通过分析产业链利润分布发现,单一养殖或屠宰加工企业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较大,两者盈利周期一般互为相反。与此同时,进口、走私猪肉也在冲击国内养殖行业。“走私猪肉不仅破坏国内竞争环境,而且对食品和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面对低迷时期及严峻挑战,罗旭芳认为,首先要保证较好地生存,然后为低迷期后获得更好的效益打好基础。当前,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即降成本、提质量、提效率,这是所有企业生存发展永恒的课题,但不同企业有所差异,需要各个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
另一方面,则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包括各集团公司应根据自身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合理、有节奏地发展,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应适当延长产业链,平抑市场波动。
罗旭芳建议,应放开大宗饲料原料进口,由政府给予大型养殖企业一定的支持,同时将养殖企业列入玉米使用补贴范围,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他还提出,要严厉打击走私猪肉,控制进口猪肉数量,并建议禁止猪杂碎的进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猪杂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洋垃圾。”他说。
为对冲周期对盈利的影响,以养猪为主业的温氏股份,开始了横纵探索。
温氏股份管理层日前在路演活动上表示,未来公司在保持主业发展的同时,规划向屠宰、生鲜业务发展,目前这些业务属于探索阶段。
据温氏股份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分为横向和纵向,纵向主要集中于下游,如屠宰、食品加工、生鲜门店。未来扩展屠宰加工业务,拉长公司产业链整体布局,对冲周期波动对盈利带来的影响。横向是相关业务产能的扩张及结构调整,如继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黄羽鸡养殖规模保持稳定;水禽、蛋业、乳业等业务加快发展;其他的配套业务如动物保健、农牧设备也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