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的九成以上,价格也随之回落。近日,牧原、新希望、大北农等上市猪企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各出奇招。从前期“疯狂”扩张产能,到现在比拼成本控制,生猪养殖行业“成本为王”的时代即将到来?
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九成
生猪产能恢复快,生猪价格后续上涨空间有限。农业农村部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超过4100万头、生猪存栏超过4亿头,生猪产能已恢复到2017年底的90%以上。11月,规模猪场新生仔猪超过3100万头,比年初增长94.1%;全国规模猪场比年初增加1.6万家,散养户比年初增加228万户。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公开表示,预计明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可完全恢复,明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有可能达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供应将大幅改善。受产能恢复影响,目前猪肉价格已连续三个月下降,11月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回落至46.3元/公斤。
目前,受产能扩张的影响,上市猪企的生猪销售价格均有回落。中国商报记者统计了十家上市猪企公布的销售数据,11月,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唐人神、金新农的生猪销售均价环比下跌,其中,金新农的生猪销售均价环比下跌最多,达到12.93%。另外,从十家猪企公布的商品猪销售价格来看,除了大北农和温氏股份,其余八家上市猪企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市猪企还赚钱吗
目前,上市猪企仍在加速扩张产能。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唐人神、大北农、天康生物、傲农生物、金新农十家上市猪企公布的财报显示,十家上市猪企11月生猪总出栏量达到668.44万头,首度突破600万头,环比增长20.71%,同比增长152.36%。
今年1-11月,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已经达到1547.3万头,远超去年全年的1101万头,预计全年出栏量将突破1750万头。但截至目前,牧原股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在十家上市猪企中最低,为26.32元/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疯狂”扩张的产能或是拉低生猪价格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任何农产品都有价格周期,而价格的低点就是产能阶段性过剩导致的。随着未来生猪产能恢复,出现阶段性的供给过剩不可避免。
对上市猪企来说,产能扩张后,成本控制将成为盈利关键。“像自繁自养仔猪的养殖户,平均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有些新建厂的固定成本摊销和母猪购买成本、人工成本比较高,其成本可能达到17-18元/公斤左右。当前全国生猪均价在29-30元/公斤左右,即便成本在18元/公斤左右,还有每公斤10元的盈利。如果饲养一头120公斤的生猪,盈利水平也在1200元以上,高于2016年的盈利水平。”朱增勇表示。
“成本为王”时代或将到来
近日,上市猪企先后发布公告,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各出奇招。根据公告,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的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4-15元/公斤;唐人神和金新农的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6-18元/公斤;天邦股份和正邦科技的生猪养殖成本超过20元/公斤。
上市猪企先后定下了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战”或即将打响。哪家上市猪企能脱颖而出?牧原股份在公告中指出,明年公司要通过智能化升级将成本降低至11.5-11.8元/公斤;正邦科技将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力争明年年底将成本降至16 元/公斤;新希望则把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为11-12元/公斤,并在公告中表示理论的极致成本可以达到 9-10元/公斤。
后期“养猪大户”或将全力控制养殖成本,生猪养殖行业要进入“成本为王”的时代了?“从养殖端看,对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来说,若成本控制得足够好,明年也还是盈利的。” 朱增勇说:“未来生猪产业将进入科技创新驱动阶段,企业竞争力在于生猪成本竞争力和猪肉品牌竞争力。对企业来说,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够在市场价格下行周期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