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意外发现一张2009年的某集团公司报,细看其上刊登的10名劳动模范的照片与先进事迹简介之后,与刚刚公布的该集团新一届劳模名单相对比,发现十年前的10名劳动模范均为企业生产一线工人,而现在15名劳模中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就多达5人,包含董事会秘书、事业部经理、招标办主任、安全部长、监察处长等职位。这种领导当劳模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值得深思。
一、劳模是一面旗帜
众所周知,劳动模范是成绩卓著的劳动者,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当选者无不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新中国早期的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王进喜、倪志福、王林鹤、蔡祖泉等人,无一不是“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的典型代表,正是这些时代的劳模群体用自己的劳动,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鼓舞亿万劳动者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才有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
无数事实早已展示了劳动模范爱岗敬业、扎实工作、赶超先进、追求卓越的光辉风采形象,以及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进取创新、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的巨大作用,可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劳模就能影响周围一群人。
二、探究领导干部当劳模的背后
固然,劳模文化水平的提升,劳模组成的不断变化顺应了科技发展和时代潮流,但不管身份怎么变,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不变的,新一代劳模在继承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优秀品德的同时,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领导干部当劳模的现象,显然不太妥当。
其一,助长虚荣心。原本领导当劳模也无可厚非,但有些领导当选之后颇有些“名利双收”的姿态——本来工资就比较高,再给上如此高尚美丽的光环,不知不觉间就严重淡化了公仆意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虚荣心,时间长了,难免员工中会滋生“干得再好,不是干部就不可能当劳模”的怪论。
其二,员工不服。一些领导的事迹材料中,为突出其先进性,罗列了大量并非领导本人做的事。事实上,各种材料,典型的诸如一把手讲安全课、年度体系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等毕竟都是下属熬尽脑汁写出来的,领导只是起审核把关作用。还有些像领导干部的安全论文之类,则是将员工写好的文章改成领导的名字,领导堂而皇之地“交作业”。甚至当选劳模的领导第二年就因违纪而被撤职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员工中引起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其三,评选流程存在问题。这是造成领导当劳模的根本原因。该公司整个劳模评选过程只有所在单位推荐,却没有基层群众评议,更没有基层员工参与,员工不知从哪里、是怎样出笼的候选人名单(最近几年连候选人名单也看不见了),有关部门制作的先进事迹展板也仅在开会当天才出现在会场,会上直接宣布评选结果。如此评选从候选名单开始就难免带有浓厚的领导“头脑风暴”,劳模候选人的先进事迹也没有进行深入宣传,充其量不过是部门推荐再搞平衡,最终形成等额评选,板上钉钉之后再搞个展板而已,难免会有与公司领导走得近、关系好就能当选之嫌疑,员工为此颇有意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旗下上市公司六名年度劳模清一色是不带“长”之人,并且有“劳模风采”展板对员工进行公开展示,引发员工普遍好评,对继承和弘扬劳模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曾几何时,获得企业最高荣誉称号的劳模乃清一色一线生产者,在选举劳模前,工会利用广播、厂报、展板、路牌、灯廊等多种方式,有组织地实行广泛的民主评议并动员职工评选,让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在评选之前就广为人知, 对广大员工了解和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起到了很好的事迹宣传作用,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投票选举劳模。这一过程的意义已远远大于颁奖授牌。
三、改进劳模评选方式,回归初心
笔者以为,在生产经营单位,劳模评选的前提首先是“劳动”,不能离开这个核心词。劳模评选应重点突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其本质是“劳动”。这里的劳动特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而这种运动的主体显然是各级操作者。
重温关于劳模精神的系列讲话,不难得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24字是劳模精神的高度科学概括;不难理解,营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甚至特别优秀的管理者劳动大军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但不是努力打造一支干部型劳模队伍。
360doc个人图书馆有一篇“领导别当劳模”的文章,得出结论:真正优秀的领导是能让下属成为劳模的人,而不是自己当劳模。其实,企业领导绝大多数时候充当着教练和指挥员的角色,指挥或引导下属去出色地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并争取优异,当然领导要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在职业生涯中,领导与员工的相处是短暂的,通常在一段时间之后领导履新去了,而员工还在原岗位,尤其是像企业安全管理等这样一些晋升面狭小的专业,员工还要继续原地奋斗。倘使“搁伙计”的日子里领导没有教会员工任何技能,也没有留下任何好的印象,甚至哥们儿变仇人,而领导自己却荣光地过了一把“劳模瘾”,员工会普遍感到自己职业生涯晋升无望,从而影响未来的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生产实践中努力挖掘那些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并通过不懈学习钻研成长为企业不可替代的行家里手,为企业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佼佼者。
只有将这些奉献者和耕耘者树为先进和典型,企业才能实现每年评选劳模、宣传典型的初衷——倡导人们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争创一流,做一个守本分、有追求、讲作风、担使命、有境界、有修为的人,这不仅是每一个劳动模范的精神风范,更是每一个劳动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最后,笔者建议从提高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熟练度、提高劳动复杂度三个维度来改进劳模评选方式,让变了味的劳模评选回归正轨,向一线劳动者倾斜,少一些领导干部的身影。同时,优化评选流程,杜绝凭面子、关系和人情造成的“暗箱操作”,使之更加公正、公开、公平,评选出员工真正信服的以劳动者为主的模范人物。至于如何让更多的员工参与,网络时代方法多得是。
“让更多优秀的一线劳动者脱颖而出”始终是企业劳动模范评选工作的初心与使命,而“让公仆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是新时期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宗旨和要求,唯有两者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各自发挥作用与效力,才能令人信服,进而激发更多员工自觉向劳模看齐,弘扬劳动精神,争当工匠,报效企业。■
作者单位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栏目主编 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