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古生物学家的推测鉴定,现代人的形成起码在100多万年前。伴随着人类的生成,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很早就已存在。据有记载以来,公元2000年前就已有狂犬病、结核病;而从公元纪事以来,鼠疫成为人类历史中最大、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如今,这3种传染病尤在,同样还是人类社会的主要防控内容。但新发人兽共患病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交通的便利发展,其传播的范围也更广泛,这就引出了一部全球人兽共患病的发展史。
一、古代人兽共患病的构成和代表
有人认为,做为首个古代人兽共患狂犬病病原体的发现和记载是最早的,在公元前23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 在今伊拉克境内) 的埃什努纳( Ehsnunna) 法典,就已经认识到患狂犬病犬的唾液腺中具有传染因子,可引起“疯狗”咬死主人和奴隶。而从目前仍在流行的结核病记载来看,其更早于狂犬病。牛分支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在2万多年前随着远古人的出现,以 “消耗病”或“痨”病形式存在,最早记载结核病的是印度,约在公元前3300年,随后是公元前2400年埃及对木乃伊的研究;我国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公元前2100年的女尸肺上部及左肺门发现有结核钙化灶,说明她生前是一个肺结核病患者。这是我国可查证最早的肺结核患者。最典型也最全面的记载结核病当属19世纪的德国柏林大学微生物学家科赫(Robert Koeh 1843-1910年), 科赫教授在1882年3月24 日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精湛地论述了当时的结核病病原主要由牛结核分支杆菌所致,并详尽地陈述了牛型结核菌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培养方法。
鼠疫是另一种古老、烈性的人兽共患病代表。全球曾有记载发生过3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从公元520-565年,一般认为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埃及南部鼠疫流行从塞德港沿海商路将鼠疫传至北非、中东和欧洲,流行持续50~60年,几乎蔓延到当时所有的国家,死亡约一亿人,流行高峰每天死亡数可达5 000~10 000人。时值埃塞俄比亚的查士丁尼王朝当政,因此该鼠疫流行以“查士丁尼瘟疫”为名载人史册。第2次鼠疫大流行始于十四世纪四十年代(1346-1365年),在其后的十五、十六、十七世纪,鼠疫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据推测当初欧洲大约有一亿人,其中有四分之一死于鼠疫,严重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暴发的第3次鼠疫大流行,先后有30多个国家染疫,死亡高达1200万人。一般认为,此次鼠疫起源于中国云南省,后经广西传至广东等地,1894年经香港传至世界各地。
我国关于鼠疫的流行,鉴于认识的缘故,记载时常以“瘟”“疫”,致使后人很难辨别传染病的种类。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大体上在宋元时期,亦即第2次鼠疫大流行期间,我国发生“黑死病”大流行,死亡数达1 200万之多。清代就明确了这一病种。著名诗人师道南(1736-1795年)在《天愚集》的鼠死行篇中写道:“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他形象的描述了鼠疫给人类带来的惨祸。紧接着就是第3次鼠疫大流行,在我国黑龙江、东南部福建等各省出现鼠疫流行。哈尔滨一带有百万人死亡;自1884年从香港传入福建后近70年的时间里,福建就有70~80万人死亡。
上述3种古老的人兽共患病分别代表了病毒和细菌的病原,也代表了3种不同的传播途径,都曾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3种人兽共患病并没有灭绝,仍然威胁着人类社会。
二、现代人兽共患病的构成和代表
古代人兽共患病从进化方面看,长期在野生动物中流行或潜伏的病种,其进化上变化不大。但那些受环境影响、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作用的病种,则其耐药株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的影响很大。如结核病,据WHO估算,耐多药结核病的不断增加,2018年全球新发1 000万例,与前几年持平,而我国则成为排在第3位的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中。其他多种人兽共患病,随着时间的迁延,社会的进步发展,预防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加强,其发病率下降或者达到消除的程度。但是新型的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不断的出现,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全球都是难以预防和控制的。
2015年12月8日,WHO邀请了部分病毒学、微生物学、公共卫生和临床等领域权威专家,遵循One Health的原则,列出5至10种在诊断、药物和疫苗等应急应对方面优先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的传染病,这些优先研发的传染病基本上都是人兽共患病毒病,但不包括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重要问题的HIV/AIDS、结核病和疟疾等传染病。此次评选,使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CCHF)、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马尔堡病毒病(Marburg virus disease,MVD)、拉沙热(Lassa fever,LF)、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严重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s,NVD)、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成为优先研发病种。2018年2月6-7日,WHO第2次召集有关专家,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和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 -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法,再次评出需优先研发的传染病。CCHF、EVD、MVD、LF、MERS、SARS、NVD、RVF 再次入选,并增添了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dse,ZVD)、亨德拉病毒病(Hendra virus diseases,HVD)和未知传染病(disease X)三类。除未知传染病用X代表无法预测外,把同为丝状病毒病的EVD和MVD的病原体归为一属,并合并主要在南亚和澳大利亚传播的NVD和HVD病原体为亨帕病毒属,SARS和MERS冠状病原体自然归为一属,使已流行的传染病病原体增为7属10种。在这些病原中,CCHF在我国新疆就已存在,此外2016年2月、9月,分别在我国的江西、广东和郑州等地发现由美洲传入的ZVD。ZVD不仅可由伊蚊传播,而且可经性传播;其感染不仅可使孕妇产下小头症婴儿,而且可引发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症。基于我国是人口大国,这些传染病的流行传播不仅危害世界人民的健康,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而这些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因为动物宿主及节肢媒介的存在,是难以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