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疾病防治
栏目类别

从动保企业的本质探索生存模式

非瘟加速了产业变革,养殖业集团化、规模化十分迅猛,导致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对于动保企业来说是机遇更大还是挑战更多?2021年对于所有的动保企业而言都将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到底如何转型?如何定位?如何找寻发展机遇?这是动保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近两年,惠嘉大动保“以效制胜”的理念和“三效”——效果、效率、效益越来越被行业人所熟知,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大研发、大生产、大分销模式背后的倍增原因。我认为,“赢”一定在“效”——在品质、成本和效益。应对养殖市场供应链简化的唯一方式,是回到动保企业的生存本质去思考!

1 从“分散”到“日益集中”的动保供方市场

时下,大家都在讨论非瘟,看似非瘟对中国的养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确实如此;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的话,非瘟推动中国养殖业向前了发展5——10年。非瘟让养殖行业更健康,真正专注于养殖的人会脱颖而出;以前所谓的资本、所谓的炒作养猪都会戛然而止。因为疫情面前不认规模,只认管理能力。

这给很多大企业上了一课,集团化下适度规模和管理好的个体适度规模养殖、管理到位的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养殖业的主要模式,而小散养殖则因为无法做好生物防控、无法实现传播源的控制,同时面临资金的压力,会逐渐消失。

一方面,非瘟会让中国的养殖场整体环境升级,智能设备、机械化设备迎来春天,减少人为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是其必然。以前养殖场并没有紧迫感,而非洲猪瘟大大推动了中国养殖设备设施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猪场的升级就会带来养殖水平的大提升,一部分猪病会随着生物防控水平的加强消失,助推中国猪病的净化。

中国养殖规模上升带来的效率上升,会造成了中国的母猪养殖需求量下降。而母猪数量的下降与疾病的相对净化会大大压缩动保产品的需求。惠嘉大动保三年前就认为,中国80%的动保厂家会消失,40%的猪场会消失。非瘟逼迫了养殖水平的上升,养殖水平的上升又倒逼我们这些上游供应商改变。很多动保产品、很多动保企业都会消失掉。

笔者认为由于养殖规模的集中,促使小散杂的动保供方市场在日益强大集中的养殖客户面前,不得不在竞争中走向集中。

第一,生产集中,即有效的养殖数量集中,有效的生产企业集中。中国目前兽药厂总产能利用率还不到50%,一旦养殖数量集中,那么上游企业必将进行产能淘汰与整合;

第二,通路集中。以前一个省一堆代理商,一个业务员只负责一个小区域,做一点业务量。而生产集中后,则需要与更少的人打交道。一方面,代理商进行整合和升级,如今的县级经销商的产值会快速扩展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另一方面,我们的业务员要进行深度的变革,从身兼多职变为“媒婆”,每个业务员的单位销售量会急遽增长。

第三,人员集中,即更少人做更多的事。这就是行业发展的规律,也是我们一直认为的“效率”。

2 简化供应链,需方市场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为什么市场上会有这么多的动保企业、动保产品?

因为养殖场没有评估能力,于是就给了很多动保企业机会。但在信息、管理日渐透明的情况下,他们早晚有一天会明白,并走上理性选择之路;比如今天,动保企业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供应链的简化,原来养殖场恨不得有200个供应商;现在不是,所有的养殖场都在简化供应链,以得到最大化的资源支持。

养殖企业对供应链的四大要求:

第一,生物安全。如何表达企业产品的安全?你的生物隔离、原料采购检测、成品出库检测、运输路途确保,等等;

第二,还得有效。以前我们所谓的“有效”是建立在养殖场的临床应用上——“试一试”,可能场长说了算、可能饲养员说了算,但一定不是猪说了算;但同质化时代,只能从工艺上下文章。工艺的表达不是为了卖得更贵,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氟苯尼考,企业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估产品的生物利用度?

第三,性价比要高。以前的暴利是基于赊销的前提,当回归到现款阶段,成本、价格就会成为客户的考察重点。

第四,品种齐全。生产可以细分、专业化,但销售一定要综合,才能简化供应链。比如某大型企业提出的“整车配送”要求,一车32吨,一个单品怎么可能实现?!

从大养殖集团的采购模式来看,供应链简化相当趋势相当明显。优秀的养殖场早已建立系统的产品评估标准,在筛选供应商时首先满足这套标准,再来谈价格。作为动保生产企业,就要求我们在产品上做到极致,把优势发挥出来。

因此非瘟背景下和行业巨变的时候,我们更要回归到理智上来,放弃炒作、放弃概念、做好产品,产品品质和创新才是竞争的王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