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动物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也是畜禽养殖大国,生猪、蛋鸡等养殖量占世界首位。但是,在进口品种国产化过程中,我国的育种能力、种畜禽性能和国外仍差距较大,畜禽种业存在潜在风险。针对畜禽种业发展问题,2017年12月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联合10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聚集畜牧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成立了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畜牧联盟)。经过三年的发展,畜牧联盟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畜牧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品种培育创新体系,突破了一批自主育种品种关键技术。2021年3月,国家畜牧联盟被农业农村部评估为标杆联盟。
突破了一批自主育种品种关键技术
“良种作为畜牧业的源头,决定了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畜牧联盟理事长秦玉昌在近日召开的2021首届国际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上表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白羽肉鸡还没有突破,我国能繁母猪年均提供育肥猪数量比发达国家低30%左右;奶牛水平也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二是育种基础还有待夯实,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小、性状少、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还不太高,我国种猪平均测定的比例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三是育种体系还有待完善,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质性的联合育种推进比较缓慢。四是企业主体还有待强化,畜禽企业总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
畜牧联盟成立以来,围绕国家现代畜牧种业重大需求,建立育种科技创新和育种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双轮驱动,持续发力,推进大动物联合育种和实体化运营。“去年以来,畜牧联盟在科技自主创新上取得重要进展,肉牛新品种培育已经进入第四个世代。”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俊雅说,依托畜牧联盟,建立西门塔尔牛联育公司,实施实体化运营。
“我们应用建立白羽肉鸡表型精准测定技术和主选性状基因组选择技术方案,完成了6个品系的继代选育,在白羽肉鸡育种上取得重要进展。”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组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说,父系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产肉率性状稳步提升,主要生产指标均接近国际品种,为保障我国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破对国外种源的依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深有感触地说,针对肉鸭绿色发展面临的育种技术落后、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养殖工艺落后等问题,畜牧联盟联合16家院校企业,梳理产业瓶颈,强化技术环节,集成典型模式,加速成果转化,促进肉鸭绿色提质增效,2个肉鸭新品种的推广量达到11.97亿只,占全国市场34.7%,为企业节约引种经费近1亿元。
“在解决畜牧业发展全局性和区域性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畜牧联盟针对奶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优质奶源不足、奶牛生产效率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联合22家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和企业协同创新,集成18项关键主推技术,提高了粗饲料品质,改善了奶牛健康,提高了生鲜乳品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军民介绍,畜牧联盟构建了家庭牧场、中等规模和大型集约化牧场三种不同规模不同生产水平的35个核心示范基地,存栏奶牛12.63万头,辐射牛群约425万头,约占全国存栏的50%。建立了由点到面的“金字塔型”技术推广模式,使奶牛单产平均提高17.7%、饲料转化率提高13.3%,牛奶质量达到北美水平。
激发了一批育种企业的内生动力
“畜牧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协同创新,探索实体化管理运营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联盟协作机制;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强化联盟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性。”张军民说,畜牧联盟创新了“院地”“院企”合作模式,实现生猪、肉鸭、奶牛绿色提质增效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落地。在肉牛联合育种方面,创建北京肉牛联育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运营;在白羽肉鸡联合育种方面,联盟成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种业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在白羽肉鸭育种方面,创建了科企联合育种模式。
同时,畜牧联盟打造了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养殖数据共建、共享和开发应用,创建了仪器共享平台,实现联盟成员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建立了联合响应机制,针对生猪复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群策群力,全面支撑政府。去年以来,与华信共享智库、博亚和讯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畜牧联盟主办生猪复养技术培训班、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云峰会和颐和论坛等大型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到252.4万人次。
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主任周国民对畜牧联盟的发展寄予希望,要求联盟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瞄准我国畜禽种业翻身仗这项历史使命,针对肉鸡、肉牛、生猪等重要畜禽品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解决我国畜牧领域“卡脖子”关键科学问题,把畜牧业现有技术体系的堵点、难点、卡点找准找实,主导并引领全行业“十四五”期间的绿色提质增效。要继续深化探索西门塔尔牛、白羽肉鸡、白羽肉鸭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管理模式,激活畜禽种业产学研各类主体内生动力,深入推动联盟创新标准化、标识化、品牌化。要努力提升农业种植、信息、大数据等科技资源全国“一盘棋”的共建共享效率,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擦亮联盟共建共享共用的公益性品牌,加强畜禽核心种质、信息资源、科学观测大数据、仪器平台等资源向产业急需、区域短缺的领域供给,促进领域内产业科技资源共享共用。
畜牧发展,良种先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作为畜牧科研国家队,将继续发挥畜牧联盟引领带动和协同创新的优势,大力开展‘卡脖子’技术科研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秦玉昌表示,一是加快推进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力争今年实现白羽肉鸡品种从0到1的突破;育成肉牛新品种,破解肉牛种质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开展优质黄羽肉鸡、地方黑猪、地方黄牛等以风味物质为育种目标的特色新品种培育。二是加快推进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争取建成全球保存畜禽种质资源总量最多、品种最全、体系最完整、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打造畜禽种质资源战略保存的“全球库”,成为世界领先的资源创新中心,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三是加快建设和布局畜禽种业创新基地。全面提升畜禽种业基地条件能力,支撑我国畜禽种源自主创新。四是加强科企融合开展联合育种。围绕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创新育种组织方式,加强科企融合,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多方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建立院企现代化育种平台,加速育种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核心种源新品种培育,实现高效扩繁、市场推广、产业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