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管理智慧
栏目类别

思考孝德文化,面对“第三人生”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人口老龄化,或者说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是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的基本背景。”

 
5月20日,于“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的2021中国·绍兴(上虞)第五届孝文化节上,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梁春晓如是说。
 
 
当天,他以《积极促进老龄社会下的现代慈孝文化》为题发表演讲,阐述在老龄社会和信息社会,孝德文化如何与时俱进。
 
今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超过14.1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目前,中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
 
梁春晓提出,相比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的健康老龄期很长,从退休到失能普遍有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健康老龄期,可谓之“第三人生”。
 
“作为个人,如何更有价值地过好第三人生;作为子女,如何很好面对家中老人的第三人生;作为社会,如何构建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支持,给予更多的机会,让第三人生的价值得以释放和发挥,在全世界这都是崭新的课题。”他说。
 
如其所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明显增多。在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有较大的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
 
“以前经常讲‘安度晚年’,安度几年可以,但如何安度一二十年就是很大的挑战,这是讨论孝德文化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梁春晓表示,年轻人在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甚至超过老年人,这是全社会面临的挑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转型。
 
以日本为例,他指出,目前日本退休年龄已延迟到70岁,大量60、70来岁的老人还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再过十几年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老龄化)才是问题。”他说,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等在内,既有社会体系是与年轻社会相适应的,是与老龄社会不相适应的,老龄化带来的变化是结构性的,不仅限于老年人,更不仅限于养老。
 
面对老龄化加深的社会新格局,自古传承优秀孝德文化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梁春晓认为,在倡导优秀孝德文化的同时,要探索通过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社会体系,让老年人拥有的知识、才能、智慧、经验进一步释放。特别是数字化的当下,老年人知识的价值不再过于依靠体力发挥,这开辟出很大可能性。
 
“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有相当多老人需要服务,另一方面相当多老人没有支付能力。”梁春晓说,进入老龄化时代,没有能力像“撒胡椒面”一样支持所有人的养老,因此要推动社会互助服务,这也应纳入数字化社会治理的考虑之中。
 
他提出,目前,社会正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变革。从个体而言,人们的生命周期更长,出现“第三人生”。此外,社群从大家庭向小家庭演变,不断分散又不断聚拢。“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推动基于血缘家庭、家族传承的传统慈孝文化,向基于社会互助、生命关怀的现代慈孝文化转型,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和努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