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管理智慧
栏目类别

荀子“明分使群”

关键词:荀子  明分使群  归属感  责任感

     荀子的管理思想体系十分完整,围绕“明分使群”的思想展开。荀子的管理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治世之国。在这样的管理目标下,荀子对管理中的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决策职能、用人职能、激励职能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当丰富的阐述。本文以现代管理学视角,分析荀子“明分使群”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思想,研究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如何进行组织管理,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同一致。
    
荀子“明分使群”思想的含义
     荀子的“明分使群”思想,即明确人们之间贵贱贫富和男女长幼的区分,使人们组成社会群体。
     所谓“明分”,是对人的社会存在进行界定,按其所处位置、职业、能力、辈分的差异来决定相应的待遇和财物的分配。事实上,只有充分体现“分”的精神,明确分工、落实职责、按部就班、各尽其能,才会出现社会成员和睦相处、欲望与财物“两者相持而长”的理想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分”的思想,人们就会随着“恶”的欲望为所欲为,最终导致内部争夺,彼此孤立,走向灭亡。
     荀子“明分使群”中的“群”,并不是人类个体无秩序的简单聚集,而是指有秩序的社会。和谐的社会秩序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所向往、追求的目标。“分”既有社会分工之意,又指等级分别。而“群”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下形成的有等级差别的社会群体。荀子说:“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人不“群”便不能生存,但如果“群”没有“分”,就会陷入混乱、纷争,从而大大削弱群体的能力。因此,建立分工明确、等级分明的人类社会是荀子推崇的理念。
     可见,“分”在荀子社会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荀子还设定了“分”的主体——知者,社会的“分”不能毫无规则,而是应该在圣人君子的智慧下完成。这也是其思想的独特所在。
    
“明分使群”的现代应用
1.组织思想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组织不断发展、完善,使组织活动更具有成效。组织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组织必须有目标;二是组织中必须要有分工与协作;三是组织需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目标、责任与使命,这些目标需要个体之间以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实现,而不同的权力与责任制度则是保障分工协作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
     “明分使群”思想即荀子对组织管理的认识。荀子从人的本能需求出发,提出人的天性就是“有欲、好利”的。人类需要管理组织的根本原因在于“欲恶同物”,即喜欢与不喜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是“群而无分则争”,当人们都喜欢同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数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如果没有分配的标准和原则,人们就会争夺,使组织陷入混乱。所以,荀子提出了在“群”中“分”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人既要在由人组成的“群”中生活,又要以“分”来对这种组织进行管理。这就是现代管理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2.领导思想
     有组织、有管理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领导,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和目标,而领导的作用就在于协调不同个体的努力方向,达成个人无法达到的组织目标,在组织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引导个人目标的实现。所以,领导对于组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者对于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因此,在管理学中对领导职能的研究均与领导者如何形成、强化及发挥影响力相关。
     对于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荀子认为主要集中于模范权,即君主和官僚的智慧、品质、能力等方面。在“明分使群”思想中,荀子通过对天人关系、性伪关系的分析,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其所呈现的人的自觉意识的觉醒,有助于个体伦理责任与道德义务的践行。由此可以引申为,国家、组织的安定、治乱、富强,关键在于君主、统治者、领导者。领导者必须首先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才能担当起一个组织的领导责任,具有正人心、正官德的意义。
3.决策与用人思想
     在领导者的工作中,用人与决策是两项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决定组织需要做什么以及由谁来做。决策贯彻领导者活动的始终,而用人则直接影响决策执行的效果。
     目标是决策的基础。组织管理是对于协作的活动的管理,而协作的活动必然要有共同的目标,否则人们难以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方法。目标是一切组织管理活动的目的所在与行动指引,没有目标,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失去方向和意义。
     在荀子看来,除了利用外在的“礼义”规范来实现“礼别异”,从而解决“如何群”的问题之外,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乐”对人之情、志的调节来达到“乐和同”,从而达到决策管理的目的。这两条路径一条通过外在的“礼义”规范,一条通过“乐”对人之内在道德情感的激发和调节。两者殊途同归,目的都在于使道德主体有效地处理自身与外界或自身内部的理欲、情志等关系。在现代管理中,可以引申为领导者用人决策应当以人为本,通过适当的规则惩罚(“礼”)与奖励(“乐”),恩威并重,赏罚兼施,使员工获得归属感,培养其责任感。
4.激励思想
     管理的对象是人,组织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依赖于每个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因此,领导者特别重视激励职能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激励的方式将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协调一致。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内在动力的作用下朝着目标而努力的行为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不仅仅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也是各级管理者的常规工作。荀子的管理思想注重对人性的了解,重视人为的努力,重视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因此在其管理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对于人的激励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
     激励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源于组织成员的各种客观需求以及组织以一定方式满足其需求的可能性。荀子的“明分使群”思想认为,“乐”是和谐人心的根本,“礼”是区分上下等级的原则,“礼”“乐”相互作用就能够约束人心。在现代管理中,“乐”即激励,引申为在组织制度的约束下,员工可以合理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由此,员工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认为组织可以帮助自己满足需求,于是做出组织期望的行为,目的是得到组织的奖励,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中的激励职能。从个体成员的角度来说,在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求得个人需求的更多满足。■


主要参考文献
[1] 安尊华.荀子修养论浅析[J].贵州文史丛刊,2008(3):37-42.
[2] 陈豪殉.王权与礼制——荀子天人思想的实质[J].船山学刊,2008(1):107-110.
[3] 陈雍.“君本”抑或“民本”——荀子君民关系思想探源[J].学习与实践,2007(11):154-157.
[4] 董祥勇.解蔽视阈中的“明于天人之分”[J].理论界,2008(8):98-99.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
栏目主编 程丹丹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