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现实往往是,浪子真的已经回头,从诸多方面判断也已经做得足够好,自己也特想得到认可,让别人拿金来换,然而望眼欲穿就是等不到愿意换的人来,这就尴尬了。
如今国内乳品企业就面临这样的尴尬。
中国奶业协会日前发布的首份《中国奶业质量报告》称,2008年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2009年以来,农业部共抽检生鲜乳样品15.1万批次,抽检对象覆盖所有奶站,监测指标涵盖所有违禁添加物,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表示:“这8年时间,中国奶业管理部门、技术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敢于担当,国产奶业已走出低谷,奶业质量安全脱胎换骨。”这些话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中国乳企已经“浪子回头”了。不过,令谷继承和所有奶企失望也想不明白的是,国内市场却并没有认可回头乳企的含金量——一方面,国内乳企面临海外进口大包粉的激烈竞争,奶价下行逼迫上游企业宰杀奶牛;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仍存戒心,而多把消费力释放给进口及海外代购乳制品。这就导致进口乳制品需求旺盛而国产乳业却产能过剩的矛盾现象。
显然,国内乳制品企业自我感觉良好的“回头”并没有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你有没有价值,别人愿不愿意拿金来换,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作为“别人”的消费者。基于此,有人提醒,重振中国奶业的消费信心还得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必须想办法赢得他们的信任,否则,即使用了洪荒之力也意义不大,消费者依然会我行我素,不会买账,因为他们可能压根就看不到或者不想看这个报告。
这么长时间了,中国消费者仍然对国产乳制品不信任、不买账,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引入一个概念:诚信株连。有学者认为,随着现代传媒的日益发达,一旦有问题企业被曝光,消费者就会本能地从自己的购买清单中删除掉相关产品,该企业没问题的产品会因此一并遭到冷遇。原因很简单,在信息占有方面处于不对称地位的消费者,只有把这些出自不诚信企业之手的所有产品都推定为问题产品,才能实现最彻底的自我保护。此乃对不诚信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的“诚信株连”。诚信株连的影响分三个层面:一是企业内部不同乳制品被株连;二是横向地域株连,即一个地方的企业出现造假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那么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企业,会被广大的外地消费者推定为都不诚信;三是纵向全行业的株连,比如乳制品行业,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诸多质量安全问题一再出现,使得民众对整个行业的认可度、信任度急剧下降,以至于该行业数年都走不出市场阴影。
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尝言:“一个企业发展受挫,可以爬起来再干,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就永远翻不了身了。”中国乳业背着诚信株连的包袱,前进艰难,但也不至于“永远翻不了身”。不过,要想翻身,的确需要很长时间。就当初所犯错误的性质来看,中国乳业“浪子”被判十几二十年也不为过,现在才8年就想翻身,似乎有些着急了。
考虑到目前我国市场大环境诚信状况也不容乐观,诚信建设任重道远,这也要算一笔诚信株连的账,乳业振兴的路就更显漫长困难。所以千万不能急,要做好长期卧薪尝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