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昱宏共享
栏目类别

蛋鸡厂的数据化管理

蛋鸡养殖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利润反而越来越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养殖用地也越来越紧张,这就造成养殖格局新的变化,新兴的专业育青年鸡的厂家兴起,由于养殖这个行业门槛较低,对技术要求不高,这导致了很多不良商人投机取巧的行为:为了利润盲目地增加密度、增加光照、使用肉鸡料、减少防疫的次数等行为,为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疾病多、没高峰、死淘率高等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必须按照正规的饲养管理办法执行。同时蛋鸡养殖户对行业标准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

一、育雏阶段

1、雏鸡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低2-3℃,4日龄开始慢慢上升,幼雏绒毛稀短,皮薄,早期自身难以御寒。因此,育雏期,尤其是早期要注意保温防寒。

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蛋用雏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快,所以既要保证雏鸡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

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从出壳到20周龄,鸡要更换4次羽毛,分别在4-5周龄,、7-8周龄、12-13周龄和18-20周龄。羽毛中蛋白质含量高达80-82%,为肉、蛋的4-5倍。因此,雏鸡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要高。

4、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幼雏胃肠容积小,进食量有限,消化腺也不发达(缺乏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能力差,消化力弱。因此,要注意喂给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饮料,并且要少喂勤添。

5、抵抗力弱,敏感性强。雏鸡免疫机能较差,约10日龄才开始产生自身抗体,产生的抗体较少,出壳后母源抗体也日渐衰减,3周龄左右母源抗体降至最低,故10-21日龄为危险期,雏鸡对各种疾病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反应敏感。所以,要做好疫苗接种和药物防病工作,搞好环境净化,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投药均匀适量。

6、雏鸡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各种异常声响以及新奇的颜色都会引起雏鸡骚乱不安,因此,育雏环境要安静,并有安装防止害虫设施。

标准要求——成活率:95%以上;体重:35日龄达到370克;整齐度:80%以上。

疾病——传支、腺胃炎、支原体、沙门氏菌。

如何达到要求:

1、饲养密度(平方米)

0—3日60只鸡/平方米,3—42日龄32只/平方米,42日—126日20只/平方米。

温度要求:

育雏温度注意事项:

1、注意鸡群状况,不是只看温度计;

2、注意温度变化,温差变化不要高于4度;

3、笼养蛋鸡温度计要放在育雏鸡的脚下2厘米处;

4、注意贼风;

5、高温低密度饲养——防止雏鸡白痢。

湿度要求:

高温低湿:容易造成雏鸡脱水,而且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呼等。

高温高湿:鸡容易中暑,热应激的状态下,鸡只更不好养!

低温高湿:鸡容易受凉、感冒等免疫抑制病。

低温低湿:由于在北方寒冷地区不容易升温,有一部分养殖户采用30度的恒温、50%的相对湿度育雏,也取得一定成绩!

均匀度:

1、重视35日龄的体重均匀度,早期小鸡弱小竞争力低下,在采食位置不足时,体重较大的鸡采食颗粒状的豆粕、玉米变得肥大;弱鸡多采食的粉状的氢钙、维生素变得瘦小,造成耻骨发育不良。早期发育不良,后期极难弥补、鸡群整齐度差,出现初产鸡脱肛、啄肛现象较为普遍。

2、尽早分群,网上平养育雏,一定在14日龄分群到位,笼养育雏在3周龄、4周龄陆续分群。确保35日龄时体重达到370克,均匀度不低于80%,尽可能的养出达标的雏鸡。

胫长--育雏结束的重要标志

1、90%以上的雏鸡颈部的绒毛完全褪掉后,标志着育雏期结束。一般雏鸡头部的羽毛在35日龄之前褪完,颈部羽毛在38-42天褪完,过迟说明雏鸡的发育迟缓,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57日龄不是换育成料的必然信号,而胫长达到85mm才是换育成料的信号。如果56日龄时胫长和体重不达标,则推迟换料时间,但是最多不能推迟2周。

胫长的重要性:

1、鸡产蛋的产道由两个耻骨组成的,胫长不达标则表明耻骨发育不好,组成的产道就窄,鸡产蛋的时侯会增加腹内压,容易引起脱肛。

2、鸡的骨骼发育不好,特别是长骨发育不好,其储备钙的量就少,当夜间形成蛋壳时,造成钙不足,所以蛋壳质量就差。

粉壳蛋鸡胫长标准:

红壳蛋鸡胫长标准:

采食位置要合理:

光照强度原则:育雏、育成只可减光不可加光、产蛋期只可加光不可减光。2018年新版的密闭蛋鸡舍建议光照是采用间歇式光照程序,0—3天使用22小时光照,4—7日龄21小时光照,7—14日龄再逐渐每周减少1小时,直到自然光。

光照强度:1周20—30勒克斯,2-19周5-10勒克斯,19-淘汰10—20勒克斯。计算方法:2.7瓦的白炻灯泡可在平养蛋鸡的鸡背处提供10勒克斯的光照,但是灯泡要清洁,有灯罩、高度在2.1—2.4米的高度处。

通风:保证足够氧气减少有害气体,地面允许的气体水平氨气小于25ppm、CO小于50ppm、在鸡舍CO2小于5000ppm起到保护心脏、肺脏功能,促进肠道健康,减少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通风原则:处理好通风与温度的关系;勤通风次数,少通风时间;先升温、再通风;防止让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做好卫生工作;开天窗。

断喙:推荐在孵化庭进行红外线断喙,7-10天断喙,如果必要6周或12-14周修喙,开放式鸡舍进行第二次断喙。

二、育成期

育成前期鸡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器官生长速度非常快。育成中期的肌肉生长仍然很快,但骨骼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下来。消化系统的肠道仍生长比较快。生殖系统的各器官开始生长,但强度很小。免疫器官的法氏囊和胸腺生长基本停止。育成后期大部分器官的生长基本结束。但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脂肪沉积能力明显增强。自身对钙的沉积能力有所提高,鸡只产第一枚蛋的前10天开始沉积髓骨,它的生理功能可抽调的钙源。蛋壳的形成有四分之一来源于它,因此这阶段应提高钙磷、氨基酸和能量等含量特需添加氨基维他。

育成期管理目标:促进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

育成率高:95%以上;

体重达标:90%以上;

均匀度高:80以上。

抗体高且均匀;适时开产,即在20-22周龄鸡群产蛋率达50%。

育成期的管理—体重控制

均匀度样本量:体重超标不得超过10%,80%以上达到标准。

育成期体重/体型控制:育成期时,每周或每两周的周龄末,给料后任意从各个鸡群选出100只鸡分别测量每只鸡体重。由于育成期饲料的更换要根据当时的雏鸡发育状况来进行,因此即使不定期测定体重,也必须至少在饲料更换前1-2周测量体重。通过结果来决定更换饲料或者是否要推迟更换饲料的时间。测定体重重要时期是4-6周龄、10-12周龄、14-16周龄、以及18-19周龄。

育成期体重控制技巧与原则:

1、后备母鸡每周都应该有一定的增重,增重的幅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能“忽高忽低”。

2、 若鸡群在育成期早期(一般12周龄之前)体重超标,可以适当调整料量将鸡只拉回标准体重。

3、在12周龄以后,如果蛋鸡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那么,以后都应保持这种差异直到开产,而不要试图将体重拉回标准曲线。

4、 育成期体重一般按饲养手册的体重下限,这样在整个育成期有调整空间,如果在上限,调整空间有限,一旦体重超标就调整的机会就没有。

体重和胫长不达标如何调整?

1、胫长达标,体重超重,适当限饲(5天的料喂7天)或者提前更换育成期饲料。

2、胫长达标,体重不达标的鸡群,继续使用育雏料或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3、胫长不达标,体重超标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料并且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并增加维生素

4、胫长不达标,体重也不达标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料直至胫长和体重达标,但最迟向后推迟2周。

光照原则:

1、在育成期,决不能随意改变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从孵化后8周龄开始至18周龄这段时间是性成熟最易受光照影响的时期。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应保持9-12小时,光照强度应保持5勒克斯。

2、在开放式鸡舍,6周龄后,光照时间不能减少,如:鸡群6周龄时接受的自然光照为11小时,那么,该鸡群在此后的光照决不能少于11小时。

三、产蛋期

产蛋期的管理目标:料蛋比、产蛋率:入舍、圈存、高峰产蛋率;产蛋高峰期;平均蛋重;总蛋量、蛋重。

产蛋期的管理—日常管理:喂料:2-3次;饮水:全天饮水;捡蛋:1-2次。

卫生:整理鸡群

关于”称重”

为了保持母鸡高产的持久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蛋的产量及成活率,产蛋高峰后必须减料。如果母鸡采食量超过需要量,它可以通过脂肪沉积继续增重。脂肪沉积速度是影响高峰期产蛋率和种鸡受精率的关键因素,所以应根据体重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喂料量,以调节脂肪的沉积速度。母鸡减料的准确时间应取决于鸡群的生长史及鸡群的状况。产蛋率比较高的鸡群第一次减料不应早于34周龄,并且减料要逐步进行。

减料原则:先快后慢,减料总量为高峰料量的8%~12%。一周每只鸡减0.5~1克。若干商品蛋鸡主要生产性能指标: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