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生猪产能变化情况来看,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在2021年6月达到高点4564万头,进入7月开始拐头,到10月降至4348万头。而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测算,国内平衡状态下猪肉产量在 5500万吨左右,对应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在 4100 万头,10月能繁母猪存栏仍比平衡水平高于6%。
因此,国内生猪市场的大基调仍处于过剩中,但鉴于能繁母猪存栏已经开始下降,意味着国内生猪也进入了去产能阶段。按照生猪繁殖生长的周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在7月开始下降,对应商品猪出栏减少的时间点将在进入2022年5月后。
从过去几轮猪周期的统计来看,每轮猪周期的底部也多出现于二季度,主要是因为二季度一般是需求季节性低点。因此,2022年5月猪价猪价下跌的周期性见底的可能性很大,亦即2022年大概率是猪价由熊到牛的转折之年。
分阶段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的信息,2021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养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都在3000万以上,均处于增长的状态中,这说明到2022年一季度结束国内生猪市场都将面临着较大供应压力,叠加需求季节性的走弱,2022年上半年猪价大概率有一轮二次探底的过程。
但鉴于2021年压栏和二次育肥出现极端亏损,2022年生猪出栏均重预计将有明显下降,这将使得猪价难以打破2021年9月底的低点。2022年5月之后,猪价将在季节性及周期性双重因素的推动下进入上行阶段,并在9月前后达到阶段性高点,但由于能繁母猪去化速度较慢,且整体质量的提升,预计猪价亦难上涨到较高区间。
综合而言,我们倾向于2022年猪价将以完成“W”底右边“V ”字为主,整体运行区间大致在12-20元/公斤。
一、行情回顾
自生猪期货挂牌交易以来,国内猪价一路走低,以主产省河南省的生猪现货价格为例,年初猪价还超过35元/公斤,之后便一直下跌至三季度末的最低10.5元/公斤附近,其间仅出现过三波小的反弹。第一波在2月中下旬,因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非瘟疫情,养殖户对后期猪价比较乐观,而出现一定压栏及二次育肥行为;第二波在4月上旬,因猪价连续下跌后,养殖户惜售心理上升及部分养殖户投机性二次育肥入场;第三波在6月中旬,因国内冻猪肉收储政策出台及养殖户挺价推动。
从三次反弹的幅度及持续时间来看,其强度均较弱,侧面反映国内供应压力持续上升的现实。而进入10月之后,生猪市场则表现异常强势,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反弹到最高18元/公斤,上涨幅度达71%,反弹背后的原因可归结为:
其一,9月猪价的极端下跌使得养殖端加快抛售,使得延续数个月的大肥猪存栏大幅下降。这一方面压低的9月猪价的低点,为后面的反弹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后期生猪出栏均重明显下降,大幅减轻了供应压力。
其二,由于猪价连续下跌,猪肉相对于牛羊肉的价格优势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在天气转凉消费季节性增加、低价囤肉的“冰箱消费”及替代性消费增量的多重因素支撑下,消费端也助力猪价反弹。
其三,国家冻猪肉收储、猪价超预期反弹强化旺季预期带来的行业心态亦有所改善,部分养殖户压栏也在一定程度支撑着猪价。
从期货来看,国内期货体现出现了较强的预期性的特征,但鉴于国内生猪产业数据较为模糊及布局过于分散,市场预期往往又出现过度偏差。上市伊始,因期货合约挂牌价过高,市场在预期未来产能恢复的大背景下,纷纷看空未来的现货价格,从而在期货上大力做空,使得刚上市的生猪期货出场即巅峰:上市首日短暂冲高后便持续下跌。
而到农历春节收假之后,行业养殖户及部分商业研究机构反馈河南、山东等地非瘟复发,生猪复产进度受到很大的干扰,生猪期货在大幅贴水的背景下开始强势反弹,以对产能恢复的速度进行重新的定价。但到4月时,市场开始重视南方等地区的产能恢复的情况,开始重新考虑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产能恢复可能快于预期的可能性,随着对产能恢复的认知的加深及出栏快速增加的验证,国内猪价快速跌入谷底,养殖户大面积亏损。
总体来看,这段时间国内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成为压垮猪价主导因素,但市场节假日消费的提振的预期及预期落空也成为下跌过程中的支线剧情。今年前三季度猪价的连续下跌,使得养殖户对节假日需求好转带来猪价反弹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于是有部分养殖户存在着一定的压栏待节假日猪价反弹后出栏以减轻亏损的心理,但从实际来看,消费提振却是始终不及预期,导致节假日预期落空后抛压短期加大的情况。而进入10月之后,随着现货的超预期上涨,生猪期货也终于迎来一波像样的反弹。
二、供需分析
1.能繁母猪存栏拐头向下 行业进入去产能阶段
2019年以来,国内猪价大幅上涨,养殖利润进入史无前例的高位区间。在高利润的刺激下,2020年开始,行业加快了国外原种猪的引进力度,以图尽快实现非洲猪瘟肆虐之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统计,2020年全国进口原种猪的数量就超过了2万头(个别机构甚至认为超过3万头),2021年预估亦超过2万头。
按照生猪繁育的周期,进口原种猪到形成能繁母猪的时间大约为28个月,这意味着对于2022年、2023年来说,国内二元母猪的供应将具体较大的弹性,即在后备母猪价格回升时,能够刺激的供应是相对充足的。从实际的能繁母猪存栏来看,根据统计局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459万头,同比增加637万头,增长16.6%,比二季度末减少2.3%。
而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继续下跌至4348万头,因9月底10月初国内猪价及仔猪价格大幅下跌至极端低位,引发养殖户大量淘汰低效能繁母猪。由于10月中旬以来,国内猪价快速反弹,并上升到行业平均成本之上,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所回升,仔猪价格亦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预计后期淘汰母猪数量减少,而后备转能繁按计划进行,将使得能繁母猪存栏下降速度减慢,预计到2021年底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在4300万头左右。
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十四五”期间,国内平衡状态下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左右,对应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在4100万头,最低不少于3700万头。按年底4300万头的能繁母猪存栏计算,仍比官方认为的平衡水平高出了4.8%,亦足可证明国内生猪产能过剩的事实。此外,由于之前能繁母猪结构中有较大数量的三元母猪,随着猪价下跌,行业以优先淘汰低效的三元母猪为主,这意味整体的生产潜力减少的程度或许并不如能繁母猪绝对数量下降幅度所反映的那么大。
2.生猪出栏明显增加 集团场占比快速上升
根据统计局统计,三季度国内生猪出栏量在1.55亿头,较上年同期增加39.4%。对于后期来看,根据生猪养殖周期,10-11个月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及6-7个月仔猪出生量决定了当前生猪的出栏潜力。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在7月时才出现拐头,这意味着在2022年5月前国内生猪出栏难有实质性减少。
而从仔猪出生情况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的信息,今年2至8月份,规模养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月均增速2.5%,意味着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生猪出栏量也将持续增长。
从国内生猪供应结构来看,近两年来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型养殖集团的占比快速上升,以国内12家有连续公布出栏数据的上市公司为例,2021年6月以来12家上市公司合计月度出栏量都800万头附近,10月甚至达到1100万头以上,其中仅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大北农及天邦六家10月单月出栏合计就超过1000万头。以2021年全年出栏7亿头来计算,则今年12家上市公司出栏占比预计达到13.7%,其中上述六家占比预计在12%左右。
3.生猪屠宰量大幅上升 头均体重明显下降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023万头,月环比增加20.48%,同比增加110.9%,历史对比来看,规模以上定点企业生猪屠宰量达到了最高水平。以季度来看,三季度出栏生猪1.55亿头,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7033万头,屠宰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例为45.5%,连续两个季度回升。
从出栏生猪体重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出栏体重明显高于上年,因年初猪价大涨及北方春季疫情使得行业对今年猪价整体预期乐观,刺激了养殖户的压栏及二次育肥行为。此处以官方的季度猪肉产量及生猪出栏量作为反映生猪出栏体重的近似指标,可以看出一季度出栏生猪头均出肉量为79.86公斤、二季度上升至81.09公斤、三季度季节性回落达到77.79公斤,但仍明显高于上年的75.79公斤,较高的出栏体重也导致了三季度猪价的加速探底。由于10月猪价反弹,大肥猪相对标猪价格快速走高,四季度压栏猪增加,预计生猪出栏均重会有所回升。
总体来看,生猪出栏体重构成了生猪供应的弹性指标,这既取决于养殖利润,也取决养殖户对未来猪价的预测,还取决于行业的心态。对于2022年来说,由于整体猪价重心下行到低位区间,预计养殖户压栏及二次育肥会有明显减弱,生猪出栏体重亦将低于2021年。
4.猪肉价格回落 进口猪肉减少
2020年国内进口猪肉439万吨,较2019年的211万吨大幅增加,折算120公斤的生猪大致在5000万头的水平,大致相当于国内年出栏量10%的水平,进口猪肉已经成为国内猪肉供应的重要补充力量。而根据海关统计,2021年1-10月进口猪肉总量达到334万吨,同比减少7.48%,进口猪肉及杂碎为441万吨,同比减少7.16%。
由于国内国外猪肉价格上涨而国内价格走弱,猪肉进口利润大幅收窄,预计10-12月进口猪肉数量同比出现明显减少,全年进口猪肉量预计在374万吨,同比减少23.7%,对于2022年来说,由于国内生猪产能恢复,进口猪肉预计回到低位,预计在200万吨左右。除了猪肉外,进口禽牛羊肉亦是国内肉类缺口下的重要补充,2021年1-10月进口禽牛羊肉亦达到了347万吨,基于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导致国内整体肉类价格的回落,预计2022年禽牛羊肉亦将有所回落。前期较大的进口冻肉,并未完全被市场消化,而淤积在冷库中,等待着时机与鲜品竞争市场。
根据卓创统计,截至10月末,国内冻猪肉库存利用率在21%左右,大致相当于150-200万吨库存,后期若冻品集中出库,将对国内猪价形成较强冲击。
5.降本增效加快 未来生猪出栏成本将下降
根据博亚和讯测算,6月以来,国内自繁自养及外购仔猪育肥全线进入亏损区间,10月开始猪价反弹,使得亏损幅度有所缩减,到11月中旬转正。
截至11月19日,两者分别达到135元/头及282元/头。对于后期来看,目前的外购仔猪成本在350-450元,大致与自繁仔猪成本相当,以此计算未来标猪出栏完全成本在16.28元/公斤,不考虑折旧、人工、财务费用在13.8元左右。
从主要上市公司的公告情况来看,各龙头企业生猪出栏成本差异很大,部分成本较高的公司主要是因为前期仔猪采购成本较高、产能未满产导致折旧占比较大及财务费用压力大所致。后期降本增效成为生猪下行周期中养猪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随着产能达产及仔猪转向自繁为主,商品猪出栏成本将不断下降。
三、总结与展望
从国内生猪产能变化情况来看,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在2021年6月达到高点4564万头,进入7月开始拐头,到10月降至4348万头。而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测算,国内平衡状态下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左右,对应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在4100万头,10月能繁母猪存栏仍比平衡水平高于6%。
因此,国内生猪市场的大基调仍处于过剩中,但鉴于能繁母猪存栏已经开始下降,意味着国内生猪也进入了去产能阶段。按照生猪繁殖生长的周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在7月开始下降,对应商品猪出栏减少的时间点将在进入2022年5月后。
从过去几轮猪周期的统计来看,每轮猪周期的底部也多出现于二季度,主要是因为二季度一般是需求季节性低点。因此,2022年5月猪价猪价下跌的周期性见底的可能性很大,亦即2022年大概率是猪价由熊到牛的转折之年。分阶段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的信息,2021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养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都在3000万以上,均处于增长的状态中,这说明到2022年一季度结束国内生猪市场都将面临着较大供应压力,叠加需求季节性的走弱,2022年上半年猪价大概率有一轮二次探底的过程。
但鉴于2021年压栏和二次育肥出现极端亏损,2022年生猪出栏均重预计将有明显下降,这将使得猪价难以打破2021年9月底的低点。2022年5月之后,猪价将在季节性及周期性双重因素的推动下进入上行阶段,并在9月前后达到阶段性高点,但由于能繁母猪去化速度较慢,且整体质量的提升,预计猪价亦难上涨到较高区间。综合而言,我们倾向于2022年猪价将以完成“W”底右边“V”字为主,整体运行区间大致在13-22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