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因素发力 3月份蛋价同环比涨幅明显
产蛋鸡存栏量增加缓慢,鸡蛋供应持续紧张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约为11.41亿只,是近五年的最低值,环比减幅0.74%,同比减幅4.80%,较2020年4月份的高点减少近2.5亿只。2月份在产蛋鸡存栏量11.53亿只,环比增幅1.05%,同比减幅4.28%,在产蛋鸡存栏量恢复性增加,但增幅有限,供应端偏紧,对蛋价支撑作用增强。
存栏总量增幅不大,结构方面亦处于收紧状态。2月份主产区代表市场后备鸡(120天以下)存栏占比15.64%,处于正常范围15%-20%的偏低水平;在产蛋鸡(120-449天)占比74.80%,处于正常水平;待淘蛋鸡(450天以上)占比9.56%,低于10%-15%的正常水平。从存栏结构也可以看出,后备鸡存栏稍显紧张,这是鸡蛋供应偏紧的底层逻辑。
根据当前卓创资讯监测的代表企业鸡苗销量、淘汰日龄、产蛋鸡存栏量等关键数据测算,预计4月份在产蛋鸡理论存栏量环比增幅不到3%。因此鸡蛋供应偏紧局面短时难以改变。
饲料成本居高不下
去年11月以来饲料成本高位运行,特别是豆粕成本上涨明显。2月初至今豆粕价格已经累计上涨0.61元/斤,共计涨幅32.46%。玉米价格也出现了窄幅上涨,3月中旬玉米价格较2月初涨幅3.62%。原料价格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增加,截至3月下旬单斤鸡蛋的饲料成本涨至3.90左右,环比涨幅5.12%,同比涨幅11.43%。高饲料成本对蛋价亦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后市来看,随着大豆到港量的陆续增加,3月底4月份国内豆粕供应压力或逐步缓解,4月份豆粕价格有小幅回调可能;同时进口玉米价格及国内小麦、替代品稻谷拍卖价格均较高,对玉米价格有一定提振,预计4月份玉米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因此,4月份蛋鸡饲料成本压力或较难出现明显减小。
阶段性高价或抑制需求持续增加
受清明和五一带动,电商平台和商超或有一波促销活动,鸡蛋需求量增加。但近期部分地区终端消费者积极采购鸡蛋,导致后期需求提前释放,对短期市场也有一定利空。另外,目前鸡蛋价格已属高位,消费者对高价接受能力有限,对后市也有一定牵制作用。
4月产区鸡蛋价格上涨概率有多大?
2009-2021年共13年的数据显示,4月产区价格上涨的年数有8年,下跌的年数有5年。以“历史会重演”为前提,预计今年4月蛋价有环比上涨的几率,并且这一概率为61.54%。但优势不明显,需借助供需关系进行分析论证。
第一,产蛋鸡存栏量处近年低值,是鸡蛋价格涨至高位的最重要原因。
我们以鸡苗销量为底层数据,按照养殖周期可预估4月理论存栏量环比增幅2.66%。即使3-4月存栏量保持增长态势,仍难以走出低谷,将对鸡蛋价格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图2中可以看出,今年4月的理论存栏量与2019年同期比较接近,但2019年全年月度产蛋鸡存栏量都在12亿只以上,且有历史高猪价的“加持”。上升到行业维度来看,今年蛋鸡行业与2019年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市场已回归到本身的供需关系上,外部因素如“猪周期”已从峰值逆转为低谷,对鸡蛋市场的拉升力量消失。
第二,饲料成本高企,导致鸡蛋高价难高利。
结合鸡蛋价格来看,今年蛋鸡行业呈现“三高”的特点——鸡蛋、玉米、豆粕价格均处于历史最高或较高位,蛋鸡养殖盈利明显缩水。在鸡蛋价格创历史同期新高的同时,3月份平均养殖盈利不足10元/只,与2016年、2019年同期水平接近,明显低于业者的心理预期25-30元/只。在供应收紧的前提下,市场价格低于养殖成本使养殖单位多低价惜售,也令成本面成为支撑鸡蛋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受国外、国内环境双重影响,4月份豆粕价格或小幅回调,玉米价格仍处于较高位,所以饲料成本压力难以缓解。
第三,需求面好转,对市场有一定拉动作用
除了供应面、成本面的利好支撑以外,需求面相比前两年有一定好转。从图4中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批发市场的鸡蛋总销量近20万吨,同比涨幅7.21%,比2020年同期增幅达15.66%。其中今年3月销量也是近三年同期的最高水平。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的不断恢复及人均收入的提高。国家统计局对此做出的解释是,1-2月份,我国促消费政策陆续落地显效,市场销售恢复有所加快,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网上零售拉动作用继续显现。(注:批发市场鸡蛋销量是指卓创资讯与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的总量)
结论:4月份产区蛋价大概率上涨但涨幅有限。
综合以上供需关系可以预判4月份产区鸡蛋价格上涨概率较大。首先,供应面和成本面给予的支撑力度仍然较为强劲;其次,4月份春耕、端午节等活动或拉动消费,需求面亦有利好。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影响因素不能忽视。一是流通环节的出货压力。随着气温升高,鸡蛋易出现质量问题,经销商出货意向增强。二是替代品的影响。目前批发市场的价格已接近正常年份中秋节前后的水平,处于历史同期的最高位。但猪肉价格处于周期底部,或限制鸡蛋价格涨幅。
摘编自:卓创农业,作者:王金玉、李霞,版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