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延续了此前的下跌态势。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全国瘦肉型生猪交易日均价15.08元/公斤,较1月3日下跌0.24元/公斤,跌幅1.58%。与2022年末价格相比,跌幅高达9.21%。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生猪供应增幅超出需求增幅是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个关键因素不能改变,价格将难回高位。
猪价年度波动率增加
卓创资讯的研报显示,由于假期停售,2023年1月份有效出栏时长仅有20天左右,虽然全国中大型样本养殖企业生猪月度出栏计划量环比减少19.53%,但日均出栏计划量反而环比增加24.72%。不仅如此,进入1月份之后,散户大体重猪源出栏亦有增多,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供应增加,对生猪价格形成明显利空。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波动率是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的显著特征。从全国价格来看,2022年全国生猪价格最高28.5元/公斤,出现在10月中旬;最低11.5元/公斤,出现在3月中旬,全年波动率达到250%。从区域性价格来看,3月中旬,部分地区猪价跌破11元/公斤;10月中旬,部分地区猪价达到30.5元/公斤,全年波动率更达到了280%。“统计2008年至今猪价波动率,可以看到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后,猪价不仅仅大周期波动率增加,年度波动率也显著增加。”林国发介绍。
多家养殖上市公司也在公告中提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说都是客观存在、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月份猪价或持续偏弱
春节假期的临近,并未改变猪价下行趋势。截至1月11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由月初16.2元/公斤下跌至14.0元/公斤,区内跌幅达13.6%。综合来看,今年1月份生猪价格持续偏弱运行是大概率事件。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凌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虽然1月份月度集团生猪出栏计划逐渐收缩,但生猪销售时间缩短,日均出栏量增大,供应量得到保证。其次,养殖户二次育肥大猪陆续出栏冲市场,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足。再次,消费端随着小年临近,北方多地屠宰企业开工大幅增量,但产品走货不及供应增速,屠宰企业降价收购情绪不减,市场猪价不断承压调整。
有养殖企业内部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生猪价格受行业周期和行业供给影响呈现波动性。面对行业波动和高企的饲料价格,公司应积极提升生产端养殖成绩与成本端的管控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也有市场人士预测,新的“猪周期”或将开始。但无论面临何种情况,企业要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水平,以对抗周期风险。
“面对猪周期转换阶段的压力,养殖端应积极进行上游产能优化调整,提高种群饲料转化率,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王凌云说。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