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2023年猪价稳态回归,但波动频率加剧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猪养殖大国。众所周知,受到行业集中度、生猪生长周期以及大规模疫病等因素影响,猪价呈现出的剧烈周期性波动,不仅历来饱受关注,也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站在岁末年初,不妨把时间轴拉长一些,可以发现,猪价自2021年1月份达峰后开始震荡下滑至今,期间虽然几经波动,但是对比此前几次“猪周期”,峰与谷日渐平滑。
在此背景下,未来猪价走势如何?
中泰期货生鲜团队分析认为,2023年价格大趋势将与2022基本类似,猪价将向稳态回归,但年内波动频率加剧。
具体来说,可将2023年猪价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3年一季度,预期猪价在12~14元/公斤区间偏弱运行。此时逢年后传统淡季下消费惯性回落,而供给端压力释放偏慢,将拉大需求缺口,猪价承压。同时,大量屠企、深加工企业将在低价主动分割入库,且随着“乙类乙管”实施,餐饮业复苏,消费场景增加,将对猪价形成有效低位保护。
第二阶段为2023年二、三季度,预期猪价在12~20元/公斤区间表现偏强。此阶段供给出清叠加二育进场,预计人为非理性因素干扰或导致2022年行情再现。但母猪端质、量齐增,产能恢复预期兑现,加之今年部分散户亏损情况下,散户市场占比再度下调,2023高点将难以突破2022年既定区间。
第三阶段为2023年第四季度,预期猪价在16~20元/公斤偏强震荡运行为主。养殖端再度瞄准旺季出猪,后置猪源对本就宽松的市场形成冲击,但新冠因素基本消退、消费转旺、年初亏损三元加速淘汰叠加腌腊时间充裕,四季度将出现较强成本支撑。
曾衍德说,一是出栏增多。据监测,去年12月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18.3%,同比增长7.3%。二是消费偏弱。受新冠疫情影响,餐饮和集团消费尚未完全恢复,猪肉消费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三是价格下降。今年1月第二周,全国生猪均价16.3元/公斤,连续11周回落,已低于16.7元/公斤的养殖成本,部分养殖场出现了亏损。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生猪行情走势,价格波动是必然的,我们的目标是要波动频次降低,幅度降低。”
曾衍德强调,从趋势看,关键是看3个因素: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400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7%,就是说比正常保有量多了一点,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二是中大猪存栏量。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全国规模猪场5月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分别增长10.9%和5.6%,这些猪大约在春节前后陆续出栏。
三是新生仔猪数量。前期新生仔猪数量增加较多,这些猪大约6个月就要出栏,后期上市将增加。
综合判断,今年春节前后,生猪出栏不会比去年同期少,加上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价走低的趋势明显,生猪养殖可能进入阶段性亏损。
曾衍德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要重点抓好4项工作。
第一,加强预测预警。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顺时顺势出栏肥猪,避免过多压栏造成损失。当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于合理水平,希望广大养殖场稳住优质能繁母猪数量,提早采取措施应对猪价下行。
第二,加强产能调控。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产能调控,稳定环保、贷款、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保持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避免生产大起大落。
第三,加强疫病防控。要指导各地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统筹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等病防治,不断提高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确保疫情形势平稳不反弹。
第四,加强市场调节。在春节前、春节间、春节后猪价低迷时期,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启动政府猪肉储备,与产能调控衔接联动,着力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和稳价工作。
(来源:明天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