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昱宏共享
栏目类别

关键时刻,玉米又迎来一记“重锤”!

 年后玉米不断阴跌,虽然跌幅不大,但山东、东北齐下跌毕竟对市场心态也有不小打击。

  我们之前刚刚分析,本轮玉米下跌时间有限,因为一方面,年后购销重新启动,各种影响因素等也都发生了变化,市场需要在新的因素中寻找新的平衡。

  而另一方面,供需层面上玉米的缺口仍存,并且企业不敢大肆建库,一直保持刚需库存,年后将陆续开启补库需求,这也为玉米的上涨提供了契机。

  第三是山东玉米本来就不稳定,依然是“看车给价”,所以变数依然很大。而东北传闻的收储虽真假未辨,但市场情绪是比较浓的,挺价惜售意愿增加,供需博弈比较明显。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玉米虽然一直是下跌的行情,但是总体跌幅不大。但是就在近日,一个消息传来,使得玉米市场再次“动荡”起来。

  有消息称,定向稻谷拍卖将于3月份重启,数量约为1800万吨。受此消息影响,玉米期货市场应声走跌,带动着现货市场看跌情绪也开始转浓。

  为啥这个消息影响这么大呢?

  我们都知道,玉米是有需求缺口的,这也是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契机。但是这个缺口是可以有一定补足的,通常来看,有几个补足:

  一是增加进口玉米数量。

  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玉米的供给,而另一方面进口玉米在正常情况下价格要远低于国内,所以其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虽然去年受全球粮价上涨的影响,我国进口玉米的到港成本与国内玉米价格倒挂,进口美玉米的价格一度站上了3400元/吨的高点,但随着国际粮价回落,进口成本也在不断回调。据悉,当前已经回落至与国内基本持平的位置。

  不过,目前来看,进口玉米还不算太令人担忧。因为一是价格优势还不明显,所以替代作用不强;二是我国今年更倾向于巴西玉米,而巴西玉米的大头是二季玉米,通常在六七月份收获,距离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整体不足为虑。

  二是其他进口谷物,例如高粱、碎米等。

  去年虽然我国进口粮食总量有所下降,同比减少了约10.7%,但主要原因是因为粮价上涨,成本增加。但其中除了三大主粮进口量均超出配额以外,高粱、碎米等饲料谷物进口量也同样大增。

  2022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高粱总价值达到了创纪录的22亿美元,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

  而同样,202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也比2021年增长了24.8%,其中主要就以碎米为主,主要用途就是作为饲料加工。

  在强劲的需求下,几大大米出口国的米价纷纷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米的进口量。

  三是小麦替代。

  小麦就不用说了,此前小麦对玉米的替代量一直在1500万吨左右,而当时国储手中有大量的玉米库存,所以小麦替代并没有显出什么优势。

  而在2021年,玉米库存去完后需求出现激增,于是小麦成为了玉米重要的替代。2021年,小麦与玉米既互相牵制,又互为支撑,总替代量约达到3500万吨,在平抑玉米价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去年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各国对口粮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受此影响,国内小麦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远超过玉米,因此小麦退出了替代。

  而今年来看,年后小麦依然涨势依旧,虽然涨幅不大,但是跌到玉米之下的概率很小,因此今年小麦替代方面也难有作为。

  这时候,玉米的重要替代就落到了陈稻谷身上。

  首先是从时间上来看,前两年定向稻谷的拍卖也都是从3月份开始的,所以今年3月再次重启稻谷拍卖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这对当前持续阴跌的玉米市场来说,又成为一个利空因素。

  其次,从价格方面来看,折算后的价格相较于当前玉米价格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那么这就会对玉米形成价格影响。

  第三,稻谷库存一直高企,一些稻谷即便保存得很好也有一定年头了,也到了出库时间,投放的几率是挺高的。

  所以,这个消息使得市场心态有些动荡。

  那么,如果消息属实,3月份定向稻谷拍卖重新开启,玉米价格会被“砸”下来吗?

  新农观认为,其实不必过于恐慌。

  首先,定向稻谷的量有限,对玉米造成的冲击影响也有限。

  以去年为例,去年陈化稻谷共投放了4000多万吨,最终成交约3000万吨左右,而从今年的消息来看,目前投放数量为1800万吨,数量上并不算大。

  其次,运输是个问题。

  陈稻谷主要存放在东北黑龙江等地,位置相对偏远,一是运费是一个成本,二呢运输时间也较长,这也是下游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三,玉米价格有“底”。

  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今年政策虽然仍然是向大豆倾斜,但肯定会兼顾玉米,在大豆继续扩种的前提下,玉米的种植面积就更加紧张,所以政策端对于玉米价格也会有一定保底作用。

  再加上需求缺口依然存在,玉米上涨的势头可能没那么强劲了,但也远不至于到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步。所以今年对于玉米不必过于恐慌,但也不能一味赌高点,适价出粮,适时收粮为上策。

(来源:新农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