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距离春节后开市也就刚一个月的时间,粮食市场风向大变。
本来节后玉米虚涨了两天后,就开启了下跌通道,并且一直跌跌不休;反倒是小麦节后表现得较为坚挺,当时的市场是玉米的风险远大于小麦,毕竟玉米庞大的卖压后移,这也是摆在明面儿上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在,也就是距离节后开市仅一个月的时间,小麦和玉米就发生了大反转:
玉米在看跌预期之中逐渐企稳,而小麦却在看稳预期之中狂跌。
首先说玉米。
年后的玉米其实看跌情绪挺浓的,一是年后本来就是消费淡季,而猪价又是一片惨绿,深加工也微利甚至亏损,需求几乎是全军覆没;
另一方面呢,年前玉米购销进度偏慢,基层余粮较多,庞大的玉米卖压转移至年后。而基层卖粮和贸易商不一样,往往对消息层面更为敏感,很多时候一次骤跌就会令心态失衡,从而可能引发大面积的集中上量。
二是对于今年的玉米价格走势,大家心里都“打鼓”。
为什么“打鼓”呢?
说白了就是吃不准。
一方面,玉米价格连续3年上涨,并且相较于往年的均价是明显抬高(当然这之中也有种植成本上涨的助推),但是毕竟连涨了3年,大家也都知道“涨久必跌、跌必久涨”的道理,因此对于今年玉米价格是否还能继续维持高位有点吃不准。
另一方面,对于政策倾向也吃不准。
尤其在继续扩种大豆的背景下,玉米的空间会受到多少挤压,不确定性增加。
供强需弱,叠加政策可能的相对利空,使得玉米的风险一直不断。
但是从当前行情来看,并没有那么糟。
虽然玉米的售粮高峰还没有过去,但是整体卖压相比预期是有较大好转的,并且随着猪价开始抬头,玉米的利好正在显现。
虽然到3月份可能面临气温回升,潮粮压力或继续增大,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目前玉米正在企稳,也算是在悬崖边上刚刚稳定了,市场也能回一回神。
但是小麦就不同了。
自小麦止涨转跌以后,先是窄幅震荡了一段时间,在1.6元/斤的位置上短暂徘徊了数日后,跌下了1.6元/斤的重要关口。
而令市场没想到的是,这波小麦的下跌像开了闸的水一样,哗哗下落。当前主流价格已经跌入了1.57-1.59元/斤的区间,但是从市场趋势来看,似乎并没有要止跌的意思,甚至还要继续下探。
已有部分企业报价再创新低,报到了1.55元/斤的位置,这无疑再次加剧了小麦市场的看跌情绪。受悲观情绪引导,部分基层种植户也加入到了卖粮的队伍中,使得小麦供给一增再增,行情一弱再弱。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小麦这是要跌入“深坑”,彻底崩盘了吗?
确实,这波行情真把人看懵了,一号文件里刚提到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而这边麦价却哗哗下落,并且政策性投放仍然未见缩减,更令小麦悲情笼罩。
当眼前的走势令人迷惑的时候,我们不妨跳出来,把时间拉长,来看一看小麦究竟会不会崩盘。
首先,如果从供需来看,小麦确实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但是考虑到需求和库存结构,以及政策面等因素的话,新农观仍然认为,小麦是不至于崩盘的。
一方面,小麦价格前两年冲上高位,虽然供需都面临回归,但回归不意味着一下回到解放前,这也并不符合“保供稳价”的大方针。
另一方面,虽然下游消费低迷,面企亏损无利,而贸易商更是在当前价格上普遍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利就会停机,进而停止收购,而贸易商也不太可能明知赔钱还非要往里钻,所以大概率会观望。而一旦粮源流通熄火,这时候价格也就跌无可跌了。
其次,虽然小麦退出了替代,但主要是因为价格走高,进入饲用不划算。而如果小麦继续大幅向下探,那么玉米该何去何从呢?除非玉米也大幅下跌,给小麦留出空间。
但对于玉米虽然说涨势相比前3年肯定是明显滑落了,但是也并不至于全面大跌,所以只要玉米底部有支撑的话,那么对小麦就也会形成支撑。
第三,这个时候对于市场其实大家都没底,尤其是别说上涨,对于小麦价格的底在哪谁也摸不清。而这个时候往往政策拍卖就成了风向标。
但是对于政策性拍卖也别光看价格,也要看具体对粮源品质的要求,好粮好粮,孬粮孬价,别光看价格高了低了就过于激动。
那么,最后如果非要对这波令人看不懂的行情说点什么,我认为小麦确实风险重重,也许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但即便没到底也快接近底部了,全面崩盘的几率并不大。
(来源:新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