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 4月13日报道: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生猪市场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4月份生猪供需面变化不大,若无二育进场,供给端对价格的压制作用依旧,短期猪价将继续以底部盘整为主。但“五一”前备货仍有拉涨屠宰量的可能,且伴随猪价下跌,投机性需求也是重要变数。在南方汛期的来临之前,猪病影响仍会干扰市场判断,远月合约有走强可能。
4月供需面变化不大 二季度猪价将先抑后扬
2023年一季度生猪价格最高点为1月初的16.4元/公斤,春节前曾跌至14.51元/公斤,春节后受二次育肥(二育)等因素影响最高反弹至2月23日的15.96元/公斤。近期,随着二育积极性降温,生猪价格振荡下行,4月11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跌至14.33元/公斤。
1.产能基础稳固 出栏体重走高
农村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43万头,环比下跌0.6%,较2022年同期增加1.70%。农村农业部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指出,“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可以看出,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依然高于正常年份产能调控目标,产能基础依旧稳固。
相关机构样本数据显示,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2年11月开始下滑,目前已连续下滑5个月,累计下滑幅度为5.33%,且3月环比下降1.95%,较2022年同期增加2.96%。从不同口统计径的数据可以看出,生猪产能有继续回调势头。但受冬季猪病(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以及育肥养殖利润与仔猪养殖利润分化影响,一季度母猪淘汰主要是被动行为。截至4月6日当周,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279.94元/头,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为-139.77元/头,15公斤仔猪利润约180元/头。所以,在仔猪盈利尚可的情况下,母猪主动去化意愿不强。
2.仔猪价格坚挺 鲜冻价差走低
截至4月6日当周,15公斤仔猪价格为639元/头。一季度仔猪价格整体上行,且较往年上涨时间提前。主要原因为:第一,部分省份受冬季天气寒冷影响,保温措施较差,仔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第二,集团养殖总规划是产能扩张,自身母猪产能不足,需外采仔猪。数据显示,2022年15家上市企业共出栏1.2亿头生猪,2023计划出栏1.8亿头,年增长率50%。第三,冬季猪病发生较多,部分猪源被迫提前出栏,透支了后市可出栏猪源,而且养殖户大多看好后期行情,补栏意愿增强。第四,春节后猪价已跌至相对低位,生猪养殖行业彼时对下半年的猪价行情预期较为乐观,叠加季节性补栏旺季影响,供应方挺价意愿较强。
受毛猪价格走跌影响,3月下旬以来,仔猪报价窄幅下行,采购方从2月的提前采购仔猪转为观望,实际成交情况相对疲软,当前仔猪市场多有价无市,但受仔猪补栏季节性以及市场对三季度的猪价预期向好影响,仔猪市场情绪支撑较强。
今年春节过后,生猪出栏体重总体呈上行走势。截至4月6日当周,全国平均周度出栏体重为122.78公斤/头,其中,90公斤以下小体重猪出栏占比为6.26%,连续6周下滑,累计下降1.58个百分点;150公斤以上大体重猪出栏占比6.16%,连续6周增加,累计增加0.69个百分点。
2月份受二育进场以及部分养殖企业因猪病影响“拔牙式”出栏,导致小体重猪出栏增加,带动全国生猪出栏均重下降。之后随着全国生猪均价最高逼近16元/公斤,二育成本增加,超出了养殖户心理预期,导致二育进场积极性受限,2月底开始部分二育群体转为观望,成交清淡。相反,2月初做二育的群体,2月下旬开始有一定盈利,出栏增加,而且3月份部分养殖场上调出栏体重5公斤/头左右,2月底开始生猪出栏均重呈稳定微增趋势。但季节性淡季需求承接有限,若猪价持续低位,出栏体重仍不断增加,将是对产量过剩的确认。
2022年10月下旬开始,2号肉鲜冻价差持续走低,并于2023年2月9日创近4年新低(0.14元/公斤)。春节后,冻品出现明显的渠道补库需求,鲜冻价差短时走高。随着冻品补库需求得到满足,鲜肉消费却持续低迷,实际的冻品消费(主要指加工产品消费)又处于正常状态,鲜冻价差继续走低,截至4月6日当周,2号肉鲜冻价差为1.10元/公斤。
自1月中旬开始,冻品库存率不断上升。冻品入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分割品(2号肉和4号肉)成本,二是冷藏费用、急冻成本、包装费,三是分割成本、人工费。春节期间冻品库存处于相对低位,且猪价相对偏低,因此节后冻品询盘采购积极性提升,部分贸易商逐步进驻冻品市场,库存率不断提升。随着北方散户二育提前开启,猪价短期冲高走强,但鲜品消费需求持续低迷,进入3月份后,较高的分割品成本导致冻品入库由主动变为被动。截至4月6日当周,冻品库存率为23.33%,接近4年同期新高(排除受非瘟影响较大的2019年)。
随着猪价的持续回落,分割品成本下降,且一般情况下三、四季度才是冻品集中出库时间,同时结合当前的出栏体重、出栏计划,预计二季度冻品库存有继续走高的可能。
当前生猪日均屠宰量处于近4年同期高位。从样本屠宰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屠宰厂屠宰量较去年同期高1.5%左右,增量主要体现在冻品入库。其中,2月份主要是主动入库,3月份主要是被动入库。今年需求可能延续往年的季节性,但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
综合看,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是当下生猪市场的主基调,且能繁母猪存栏从去年6月至今增幅不大,理论上对应今年生猪供应没有大的增量。
3.二育群体扩大 影响力渐增
近几年,受猪价高幅波动影响,二次育肥群体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散户及调运商,更多中型规模场及外购育肥户灵活参与,使得二育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加大。比如外购仔猪的企业并不只做外购仔猪育肥,还会根据行情做短期二育。2022年主要有两波二育,一波在4月中旬前后,一波在9月中旬前后。从2022年的生猪价格走势可以看出,每波二育进场短期内对猪价均有明显提振作用,同时也让养殖户对后市有更高预期。但随着二育体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持续的压栏行为,导致后期大猪集中释放,打压市场价格,因此去年旺季时(11—12月)猪肉价格反而持续走低。
据了解,今年的二育群体不低于去年,猪价的高波动吸引了更多养殖户加入二育。另外,二育的期限灵活度也逐渐提升。养殖户根据自己对猪价的预期,做二育的周期短到1周,长到2—3个月。
目前北方地区等待二育的群体较大,因为2月份只有小部分散户在做二育,3月份二育热情降至冰点,成交低迷,很多中大型二育户或专业二育户仍在等待机会进场。当前养殖端多按正常节奏出栏,随着猪价的回落,二育开始零星进场,但在买涨不买跌心理预期下,大多数仍在观望。随着猪价的持续磨底以及气温的回升,二育进场积极性会逐步抬升。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猪价变动对二育群体心态的影响。
综上,近期生猪市场仍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预计4月份生猪供需面变化不大,若无二育进场,短期猪价将继续以底部盘整为主。若猪价继续下行,二育有可能再次进场,拉动猪价上行。特别是随着“五一”小长假的来临,对猪价稍有提振,若出现屠企(消费)和二育“抢猪”的情况,猪价将提前反弹。但不排除集中供应导致猪价不及养殖户预期,甚至继续下行的可能。综合看,二季度猪价前低后高,反弹高度受出栏体重及二育影响较大。
(来源:期货日报 徽商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