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作为当前饲料工业的主流蛋白原料,在养殖业的使用量逐年增加,拉动大豆进口增加。在地缘政治风险、极端气候灾害等不利因素交织叠加下,大豆进口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就要从内部需求减量上下功夫。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推动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在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的情况下,饲用豆粕比上年减少32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需求410万吨,饲用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降至14.5%。
为最大限度压减饲料粮需求、减少饲用豆粕用量,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豆粕减量替代的目标和路径,聚焦“提质提效、开源增料”,促进饲料粮节约降耗,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贡献。
《行动方案》提出“一降两增”的行动目标,即豆粕用量占比持续下降、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持续增强、优质饲草供给持续增加。
其中,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要在确保畜禽生产效率稳定的前提下,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要降至13%以下。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减少豆粕用量68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需求870万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未来饲料节粮潜力仍然很大。通过全面实施提效、开源、调结构综合措施,有望将产需缺口压减至2000万吨以内,大大减轻我国粮食特别是大豆的进口依赖。
提效率:推广低蛋白技术,实现精准营养
专家表示,提升蛋白质利用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养殖业对蛋白原料用量。动物对蛋白的需求实际是对氨基酸的需求,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在饲料中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足原料中的短板营养元素,配合使用酶制剂等添加剂,能够提高饲料蛋白消化利用率。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发布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全行业推行低蛋白日粮提供了遵循。据专家测算,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最低可减少饲料蛋白需求约1320万吨,相当于36%的进口饲料蛋白。
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实现精准营养,需要建立健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我国饲料资源品种繁多,同一原料的营养价值又因品种、产地、加工等因素不同而差异巨大,众多饲料原料基本营养价值数据缺乏,或是在配制加工过程中难以精准把握其变异情况,是实现精准营养配方的“卡脖子”难题。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起,农业农村部已组织评定了猪、肉鸡、肉牛、肉羊等8个畜种70种大宗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参数,逐步完善主要畜禽品种大宗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数据库和动态预测方程。下一步,将加快测定杂粮、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等资源的营养和加工参数,完善国家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和应用平台系统,面向饲料养殖全行业提供免费查询和应用服务。
制定低蛋白、多元化日粮配方,离不开饲料配方软件。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调查,当前国产配方软件受限于企业影响力、盈利模式等客观条件,在行业中的推广和使用范围有限。专家建议,要加快国产饲料配方软件研发应用。一是推动饲料配方数据系统国产化,打造国家级数字饲料创新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饲料配方数据系统。二是加大数字饲料领域的科技投入保障,持续完善我国自主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动态营养需要量等。三是在全行业推广国产化的饲料数据配方系统。
广开源:挖掘蛋白资源,减少豆粕依赖
专家认为,开发更多蛋白饲料资源,也是实现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重要路径。食用动物副产品、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都是可利用的蛋白饲料资源,通过规范生产工艺,配合使用添加剂,可有效替代豆粕。
微生物蛋白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蛋白资源。2021年,北京首钢朗泽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突破乙醇梭菌蛋白制备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新饲料原料证书。乙醇梭菌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是豆粕的近2倍,可在各类动物上广泛使用,具备全部替代鱼粉和豆粕的潜力。截至2023年4月,首钢朗泽公司已建成4条生产线,合计产能达到2.5万吨,并在多地筹备建厂,计划产能合计5万吨。
餐桌剩余食物也是可利用的资源。有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城市商业餐饮和单位食堂餐桌剩余食物近2000万吨,这部分资源经适当加工后可作优质饲料原料。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组织开展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定向使用试点,全年共收集处理餐桌剩余食物1.6万吨,生产饲料产品7000吨,定向用于蛋鸡养殖,应用效果良好。
据了解,通过挖掘利用动物源性原料和非常规蛋白资源,加上大豆油料扩种增产的植物蛋白原料,可增加饲料蛋白供应量约1200万吨,替代33%的进口饲料蛋白。其中,如果将60%工业尾气的一碳气体用于发酵,可生产微生物菌体饲料蛋白520万吨;对尿素充分利用,可折合饲料蛋白260万吨;在35个大中城市收集餐桌剩余食物,预计可转化成饲料蛋白70万吨;开发因病死亡动物、毛皮动物屠体等动物蛋白,可提供饲料蛋白合计165万吨;扩种大豆油料作物可提供饲料蛋白185万吨。
调结构:提升优质饲草占比,实现增草节粮
专家介绍,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中,充分保障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供应,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精饲料用量,降低豆粕需求。《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奶牛养殖饲草料结构中优质饲草占比达65%以上,肉牛达25%以上。
目前,我国肉牛、肉羊和奶牛饲草料结构中,优质饲草占比分别为15%、14%和61%,与理想需求相比分别有20、18和4个百分点的差距。据专家测算,当前牛羊养殖对优质饲草需求约1.2亿吨,产需缺口有4000万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加优质饲草供给,要充分挖掘各类土地资源潜力。在耕地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都明确指出,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要在充分保障粮食生产用地的前提下,探索推行粮食作物与优质饲草轮作、“苜蓿—玉米”套种等模式。在盐碱地方面,全国约2.8亿亩的盐碱地具备开发潜力,据测算,通过建设“盐碱地草带”,建成8000万亩饲草生产基地,每年可增加饲草供应3600万吨以上。在草地方面,要利用好南方草山草坡、水热条件较好的草原等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平整、宜机化改造等措施,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