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麦压制减轻、玉米价格走强
五月底和六月初,华北小麦主产区尤其是河南地区遭遇“烂场雨”袭击,导致黄河以南基本都有小麦出芽、萌动现象发生,大量廉价饲用小麦冲击玉米价格。但随着小麦走强,其对玉米价格压制作用明显减弱,叠加玉米基层余粮本就不多,玉米价格也企稳回升,月末全国现货均价报2797元/吨,较上月上涨45元/吨。
截止6月27日,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2520-2630元/吨,普遍较上月上涨70元/吨;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报2820-2920元/吨,较上月上涨70-110元/吨不等。
二、下游企业“困兽犹斗”
行业内企业交流,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养殖企业尤其是养猪企业往往会表示自己已经亏损三年(2020年至今仅少部分时间有盈利),而深加工企业接过来话后更是表示“我都亏四年了”(2019年之后每年半数时间都在亏损,进入2023年后更是没见过盈利的时候)。
虽然上述说法都带有戏谑和自嘲的成分,但是玉米下游企业面临的内卷确实也相当严重,在需求恢复持续不及预期的背景下,本年度企业经营成了降成本能力和融资能力的比拼。
目前全国生猪平均价持续在14元/公斤附近徘徊,部分地区甚至跌至13.5元/公斤附近,整体较上月进一步下挫,养殖理论利润处于头均亏损300元附近。
深加工方面,虽然开机率终于回升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但目前每吨生产仍亏损100-200元之间(东北华北区域差异)。
在如此背景之下,下游企业面对原料涨价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原料涨价会产生一批阶段性拿货行情,但需求不佳的情况下,此种情况终究无法持续,前面面粉企业已经验证过。
三、进口压力并未减轻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5月共进口玉米1019万吨,同比上一年度的1138.6万吨下降了10%。虽然玉米整体进口有所减少,但小麦方面进口增长强劲,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19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加了62.5%,尤其是5月份单月进口超100万吨力度较大。
我们判断一方面是本年度国内小麦进入饲用较多,通过增加进口进行调节补充;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小麦在连续三年产量创纪录,价格颇有优势,本年度就有较多澳麦进口。
因此虽然进口玉米减少对国内玉米压力减轻,但小麦进口增加也会起到压制玉米的作用。固然进口粮并不一定直接进入市场,但作为市场调节的有效储备会限制价格上涨空间。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虽然玉米价格阶段性走强,但下游持续亏损将拖累反弹,并且进口压力仍在、芽麦集中替代降低本年度玉米需求、陈水稻仍未投放等因素都将限制玉米上涨空间,因此我们认为玉米价格反弹可能难以持续。不过本年度厄尔尼诺现象较为明显,新季玉米生产上仍需关注天气情况,例如近期华北就遭受持续高温炙烤,如果长时间持续势必影响新产。
(来源:忆续投资与生活 查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