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昱宏共享
栏目类别

传统旺季即将开启 生猪市场供需矛盾能否缓解?

四季度是生猪消费传统旺季,在腌腊等需求的影响下,生猪养殖利润能否好转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前期冻品入库量庞大,潜在供给不容忽视,加之商品猪陆续出栏,即便需求好转,市场也很难化解供给过剩问题,猪肉价格涨幅因而受限。


01

供给端:货源相对充足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2023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67万头,较2022年12月减少23万头,降幅为0.5%,结束连续8个月的环比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8%,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按照能繁母猪推10个月后的商品猪存栏,2023年11月,即四季度商品猪存栏将环比下降,届时供给收紧,叠加四季度是传统生猪消费旺季,消费增加,猪肉价格势必获得支撑。


不过,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241万头,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1.9%。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表明,存栏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处于产能黄色区域。因此,即使四季度供给缩减,但受产能偏大影响,市场货源仍然无虞。短期来看,钢联的数据显示,2023年8月商品猪存栏环比增加0.29%,同比增加4.82%;9月商品猪出栏涌益预估环比增长4.05%。另外,卓创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8月商品猪出栏环比增加0.46%,同比增加24.14%。根据机构的数据,生猪供给依旧宽松。


上半年生猪需求清淡,但屠宰企业出于维护渠道、保持工人不流失等角度考虑,保持一定的开工率,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不得不将冻品入库。冻品库容率较高,成为后市的潜在供给。


前期价格疲软,刺激大猪出清,加之预期一般,彼时压栏、二次育肥行为较少,导致生猪出栏均重一路下滑,市场缺乏大猪。大猪短缺,大肥价格超过标猪价格,标肥价差开始逆转,引来养殖户压栏以及二次育肥等养殖投机行为的介入,但这部分投机行为只能影响市场节奏,并不能改变供给绝对量,而且会导致供给后移。


02

需求端:旺季即将开启


除了周期性影响较大的年份,猪肉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由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季节性生猪集中出栏所致。总体而言,劳动节和端午节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往往是全年价格的低点,而中秋节和国庆节往往是全年价格的高点。国庆节之后,由于短期内消费减少,猪肉价格随之下滑。11月,天气凉爽,节假日多,南方有腌腊需求,市场处于传统旺季,猪肉价格有所上涨。春节期间,本是生猪需求旺季,但由于集中出栏,此时价格往往低于12月。春节之后,猪肉价格在高出栏、低消费的影响下创出年度新低。整体上,季节性因素利好下半年消费,猪肉价格重心一般高于上半年。


2023年“双节”假期,全国生猪现货市场呈现北方猪价先扬后抑、南方起伏不大的走势。养殖端出栏有限,但冻品库存只消耗一部分,故假期猪肉价格以小幅调整为主。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节后以消耗库存为主,短期猪肉仍弱势运行。


此外,白毛比价是白条价格与毛猪价格的比价,这是描述消费强弱的指标。比价高企,代表猪肉消费向好,白条价格涨幅大于毛猪价格涨幅。比价低迷,代表白条价格涨幅不及毛猪价格涨幅,消费偏弱。目前这一指标处于历史低位,说明消费有待进一步改善。


03

猪价后期走势如何?


格林大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张晓君介绍,国庆节前下游备货结束,假期养殖企业出栏节奏放缓、屠宰场屠宰量明显下降,供需双减状态下猪价相对稳定。而假期结束,养殖企业恢复正常出栏节奏,阶段性供强需弱施压猪价,10月9日河南大厂成交价在15.35元/公斤,较9月28日下跌0.95元/公斤。现货价格走低带动期货低开低走、试探支撑位。


“消费支撑在供给充足环境下明显底气不足。假期后半段,消费表现不佳,而供给进一步恢复,全国生猪均价下滑,跌破16元/公斤,这是期货节后开盘走弱的主要原因。”大豆天下网高级分析师康全贵认为,基本面供强需弱逻辑强大,生猪表现难言乐观。全国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猪粮比价触发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后续关注国家政策变化。今年以来生猪市场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符合市场集中度提升及稳定高产能过程中的价格波动特征。


据观察,2023年以来,节日消费对于生猪市场的影响呈现强预期、弱现实的特点。康全贵认为,核心原因在于高产能背景下实际需求较为平淡。预期阶段始于7月末8月初,供给端表现为标肥猪价差较大,压栏和二次育肥现象突出,希望在“双节”前出栏获利,生猪期现货价格出现一波明显上涨行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弱现实阶段。暑期消费、院校开学等节点,实际需求不及预期,而供给保持充足,叠加前期压栏及育肥猪源在假期前集中出栏,生猪价格自8月高点逐步回落,近期跌势有所加剧。


官方数据也证实这一观点。2023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4241万头,环比减少0.7%,虽然同比、环比均出现小幅下降,但绝对量是正常保有量的103.4%。能繁母猪存栏位于高位,产能去化速率偏缓,周期反转需要等待产能的进一步淘汰。“目前市场更多关注季节性涨跌以及出栏节奏变化。按照能繁母猪产能供给对应关系,2023年3—10月生猪供给呈现持续增加态势,10月前后转为环比下降趋势,当前生猪出栏对应前期能繁母猪产能环比增加区间。”国联期货研究所农产品事业部徐远帆表示。


在猪肉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控制养殖成本是企业提升利润的重要手段。而控制养殖成本,就不能无视饲料成本。


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收割期。徐远帆表示,东北新作玉米已经全面收割,新作产量同比预计增加,基层农户售粮积极,东北产区现货价格偏弱运行。新粮上市增多,小麦替代影响仍存,叠加巴西二季玉米陆续到港,后期供给趋增,故玉米价格维持看空观点。豆粕方面,目前美国大豆收获进度达到23%,速度较快,但出口受到巴西大豆的竞争,其出口销售疲软,叠加巴西新作大豆存在增产预期,进一步施压CBOT大豆价格。美国干旱导致密西西比河水位偏低,运输不畅,大豆存储、销售承压。10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偏低,国内油厂开机率预计下降,对豆粕价格存在一定支撑;11—12月国内大豆到港压力增加,豆粕基差预计偏弱运行。结合玉米和豆粕的情况考虑,四季度饲料价格振荡偏弱。


康全贵则认为,尽管华北地区春夏玉米已经上市,原粮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有利于养殖企业缓解饲料价格高企的压力,但需要注意,目前生猪产能处于高位,饲料需求保持旺盛,饲料价格下跌动能不足。


展望后市,张晓君认为,随着天气的转冷,季节性消费增长预期仍存,生猪价格下行的空间有限,预计向下寻求支撑后止跌企稳,11—12月达到四季度高点。

来源:期货日报、中国畜牧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