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昱宏共享
栏目类别

需求支撑不足,豆粕价格走势如何?

10月以来,国内豆粕、菜粕期货走势相对缺乏独立性,主要跟随外盘走势振荡运行。分析人士认为,国内豆粕、菜粕现货走势弱于期货,反映出短期国内蛋白粕供需结构宽松。究其原因,这既与市场对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和菜籽供应充足预期有关,又与以生猪为首的养殖行业利润不佳有关。

采购需求支撑不足

从供应端来看,6—8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为2936万吨,处于历史同期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20年的3098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330万吨。除进口部分外,6—8月还有进口大豆拍卖补充99万吨,即6—8月进口大豆新增供应量达3035万吨,同比增加29%,供应量充足。

从需求端来看,6—8月,国内豆粕需求表现强劲。数据显示,6—8月,国内油厂口径豆粕现货提货量为1124万吨,去年同期为1015万吨,同比增幅10.7%。相对提货量,这个时间段豆粕现货成交更加积极。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国内豆粕需求旺盛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截至5月底,国内油厂豆粕商业库存不足30万吨,海关CIQ证书检疫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下游对断豆的恐慌增加,市场出现集中补库需求。二是7—8月国内养殖需求明显改善,生猪养殖利润曾在7—8月短暂回升至正值,提振生猪二育扩栏。因此,市场对四季度豆粕现货需求非常乐观,增加了远月采购需求。三是三季度国内杂粕到港量相对偏低,菜粕、颗粒粕、葵粕到港等都出现明显下滑,增加了豆粕的替代需求。

相对6—8月国内豆粕强势上涨行情,9月以后豆粕期现价格均从高位大幅回落。

在下游企业基本完成8—10月的备货后,采购需求支撑不足,豆粕基差开始松动。虽然豆粕现货一口价在美国大豆交易天气、注入升水的带动下继续走强,但豆粕基差从8月下旬开始走入下跌通道。因此,9月以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交易结束,CBOT大豆和连盘豆粕期货价格开始走弱,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从高位回落。虽然其间不时有油厂停机的消息传出,国内压榨企业有挺价意愿,但此时市场情绪已经发生转变,挺价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经过6—8月集中备货,下游企业的合同和物理库存充足,中短期补库需求被透支;另一方面,贸易企业的观点出现分化,大多数贸易企业在看到油厂挺价不理想后,在有经营利润的情况下,为锁定经营利润,加快销售节奏,导致国内豆粕价格快速下跌。

警惕短期走弱风险

展望国内豆粕后市行情,目前市场情绪不乐观。

从供应端来看,后期国内进口大豆预期到港量相对充足。据第三方资讯机构预估,10—12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总量接近2600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200万吨,以及过去3年均值2350万吨。从到港节奏来看,虽然10月进口大豆到港预估偏低,仅700万吨左右,但11月、12月或面临进口大豆集中到港,今年最后两个月大豆月均到港量为930万吨,应对国内油厂压榨需求绰绰有余。

从需求端来看,四季度通常是国内进口大豆压榨需求淡季,过去3年,四季度进口大豆压榨量均值为2402万吨,低于三季度压榨均值2458万吨。一方面,因为年末生猪、禽类通常会集中出栏,将导致豆粕饲料需求下降,特别是今年国内畜禽养殖业利润低,经历7—8月短期反弹后生猪价格再次走弱,猪企利润倒挂且基础存栏量较大,后期仍面临较大的出栏压力。另一方面,基于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和葵籽整体增产的事实,四季度国内杂粕供应相对充足。截至10月中旬,华南地区豆粕和菜粕现货价差接近1000元/吨,豆粕和葵粕现货价差达到1150元/吨,均位于最近半年的偏高水平,将对豆粕需求造成替代竞争。这两个因素叠加明显不利于后期国内豆粕的消费。总体来看,四季度国内豆粕供应相对充足,而需求预期不乐观,这将继续压制现货价格和基差。

弘业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陶朝辉认为,由于市场预期后市进口菜籽到港增加,故菜系受供应端压制而相对偏弱。不过,考虑到豆粕和菜粕价格的同向性较好,且菜粕对豆粕存在较易实现的替代特点(主要从饲料原料的稳定供应角度考虑替代是否容易实现),以及现下超过千元每吨的豆粕、菜粕价差,叠加生猪养殖利润不佳背景下,养殖企业对削减饲料成本的努力,菜粕的替代需求或出现跳跃性增长。

在中辉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贾晖看来,后期现货端暂难对期价带来更多支撑。从盘面上看,豆粕主力合约短期止跌反弹,暂以3760—4020元/吨区间行情对待。短期4020元/吨以下空头格局依然占据主导,若收复4020元/吨,将转入3760—4200元/吨大区间运行;若2—3日内不能快速收复4020元/吨,则需警惕短线回落风险,维持4020—3760元/吨区间次级整理行情,届时仍需警惕短期走弱的风险。

来源:期货日报、中国畜牧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