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猪规模和群体的变化
随着国家对于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禁养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陆续划出禁养区,在禁养区内不准建新的养猪场,老的养猪场必须停产拆迁,并启动了猪场拆迁行动,导致2016年生猪存栏直接减少了3600万头。11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这就意味着因为禁养,生猪存栏数量还将大幅减少。
受禁养政策冲击最大的还是散户也就是小规模养猪场,因为大规模养猪企业有资金和社会资源,可以在东北或内蒙古等这些潜力增长区发展养猪,所以未来规模经济将驱动我国生猪产业的转型发展,有将近55%-60%的小规模养猪场将退出养猪行业,这个空间将会由规模化养猪场来弥补。
基于当下已知信息的判断,散户、专业户(家庭农场)、规模场、集团产业链这四种格局并存的态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养猪业结构大致是:散养户占10%,专业户(家庭农场)的出栏量占40%,集团产业链的出栏量占40%,独立规模养猪企业的出栏量占10%。
2.猪肉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猪肉的感官品质常用肉色、嫩度、系水力、风味评分等指标来评定,猪肉的感观品质和口味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猪肉的品质受到极大关注。然而,目前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宰前的长途运输,屠宰的电击方式,这些应激都成为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
3.猪群健康问题制约养猪的发展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数据表明:以健康度70为分界线,2015年健康猪群的比例为58.77%;2014年存在免疫抑制状态猪群的比例为18.69%,到2015年存在免疫抑制猪群的比例飙升到34.25%,说明了国内猪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进一步加剧。所以,猪群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提高猪群健康度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猪群自身的免疫力,然而,猪场不科学的免疫程序、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不当的饲养管理等原因都会导致猪群免疫力的下降。另外,猪体内大量药物残留,会导致肝、肾等免疫器官受损,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影响。
二、养猪对饲料的新要求
1.养猪结构的变化对饲料的新要求
随着散养户大量退出养猪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养猪群体将成为今后市场的主体。养殖效益决定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场的生死存亡,而成本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养猪成本中,饲料成本约占70%左右,能否提高饲料报酬、降低造肉成本,成为评判饲料好坏的一个标尺。所以,今后的养猪会更关注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等指标,这对饲料产品性能的升级提出了新的需求。
2.改善肉质对饲料的要求
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程度不断地提升,各种应激源如打斗、驱赶、打针、温度、宰前运输、屠宰等都会引起猪的氧化应激反应,宰后容易出现PSE肉,肉色表现苍白、质地松软、渗水多,出现肉质的问题主要还是氧化应激导致的。这就要求通过饲料营养的途径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缓解肌细胞的无抗酵解,并减少自由基对肌细胞膜的破坏。
3.提高猪群健康对饲料的要求
饲料主要是给猪提供营养,但为了防止猪腹泻和促生长,现在饲料中长期大量添加抗生素和重金属矿物元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降低机体免疫力、破坏肠道健康,造成猪健康度差、难养;另外抗生素会使猪产生耐药性,导致有病难治。同时,超剂量金属矿物元素的添加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使猪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造成猪健康度差。所以,为了提高猪群健康,从饲料的角度就必须低抗或无抗、以及低剂量矿物元素的添加。
综上所述,为满足养猪新要求,饲料至少要从性能、改善肉质、提高猪群健康这三个方面进行升级。